免费小说网 > 古言 > 大明·徐后传 > 但费两日
  徐辉祖回到京城, 主帅李景隆也随之被召回, 因两人皆出身名门, 父亲皆是大明开国十大功臣, 担心严惩会动摇军心, 故建文帝只是将两人削职罚俸, 赋闲在家。
  建文帝任命大将盛庸为平燕大将军, 重整旗鼓,继续北上平乱。
  建文二年,十月, 沧州之战,朱棣大获全胜,盛庸退回东昌(今天的山东聊城)。
  十二月, 朱棣乘胜追击, 急攻心切,犯了冒进的大错, 东昌之战, 朱棣精锐几乎损失殆尽, 大将张玉为了营救陷入重围的朱棣, 壮烈牺牲!
  将星陨落!张玉是朱棣亲自招降的蒙古武将, 一直追随在朱棣身边,忠心耿耿, 并且帮助朱棣招降了更多的蒙古军队,在靖难军中, 张玉是类似定海神针般的人物, 张玉之于朱棣,就好像以前常遇春之于洪武帝朱元璋。
  大败而归,还痛失爱将,朱棣遭遇了起兵以来最大的挫败,率残部回到北平。
  盛庸正要乘胜追击,无奈十二月的北方寒冷,南军无法适应北方恶劣的天气,生病冻伤者日夜哀嚎,盛庸无奈之下,只得退守东昌,期待春暖花开后继续再战朱棣。
  战势暂时陷入了僵局。
  燕王兵败回北平,而且据小道消息,说燕王还抱回了一个刚会走路的男娃娃!
  徐妙仪面色不善,怀揣这刀子和剪刀进来了,没等她开口问话,朱棣赶紧主动招认:“不是我的!是五弟和冯氏的儿子!冯氏告发五弟时已经有了五个月的身孕!她一来是为了将计就计,二来也是为了保护肚子里的孩子。五弟这小子糊里糊涂的都不知道自己做父亲了,冯氏偷偷生下孩子,怕被建文帝发现当做要挟,就要弟弟冯诚暗自送到了我这里!”
  其实周王朱橚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在四哥眼里,永远都长不大似的。
  “坐下。”徐妙仪将朱棣按在梳妆台前的椅子上,“胡子拉碴的,你照照镜子,还是那个英明神武的燕王吗?”
  朱棣虚惊一场,“我以为你生气了。”
  徐妙仪说道:“别乱说话,我给你刮刮胡子。”
  朱棣立刻闭嘴,看着镜子里的徐妙仪。
  刀片在朱棣下巴处缓缓移动,一缕缕杂乱的胡须落地,徐妙仪说道:“我看那孩子的眼睛,就是知道是五弟的儿子。不过冯氏已经不想回头,五弟也和她恩断义绝,这个孩子将来身份必然尴尬,我们要瞒下此事,将这个孩子养在膝下,就叫他朱高燧吧。”
  朱棣说道:“燧者,烽火也,倒也应了这场战事,就定下这个名字吧。”
  徐妙仪点点头,“五弟这次吃了不受苦,虽然不能相认,但他的儿子就是我们的儿子,以后就将朱高燧写在我的名下。”
  徐妙仪给朱棣刮了胡须,梳了头发,束在玉冠里,又换上一身簇新的黑色蟒袍,“你马上要主持张玉的葬礼,穿戴的精神些,葬礼也能鼓舞士气的。”
  提起张玉,朱棣悔恨不已,“是我太心急了,东昌大败,痛失大将,前功尽弃。”
  徐妙仪安慰朱棣,“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赢得起,也输得起,我父亲徐达这等旷世名将,也打过几次败仗的,我相信你很快就能重振旗鼓。”
  老实说,东昌大败,朱棣信心受挫,本以为会被爆脾气的妙仪责备,没想到徐妙仪突然变得温柔贤惠起来,给他刮胡子梳头换衣服不说,还暖言安慰自己。
  朱棣一时有些怔住了,“我刚打了大败仗,你还信我?”
  徐妙仪轻轻摸着朱棣的下巴,刚刚刮过的下巴犹如砂纸,“去年徐祖辉攻打北平城,他领兵十万,
  北平的守军却不到一万,你不也坚信我能守住这里吗?我们要做的是千古以来都没有人做成功的事情,你信我,我也信你,任何失败都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心。”
  朱棣点点头,“没错,靖难这两年来,我们每一次战斗都是以少胜多,老天还是眷顾我们的。”
  徐妙仪说道:“你出行之前,道衍禅师曾经算过一卦,说‘师行必克,但费两日’当时我们以为‘但费两日’是两天就能得胜的意思,是想错了,其实卦象是预兆东昌会败,你想想,两日叠在一起,就是东昌的‘昌’字。也就是说东昌之战后,我们就能无往不胜了!”
  朱棣一想,喃喃道:“好像有些道理,天象奥妙,岂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看透的。”
  徐妙仪说道:“对呀,东昌虽大败,但盛庸也没有敢追击你,现在是冬天,天气寒冷,盛庸的南军水土不服,退守城池,他们刚刚取胜,定没有防备,正是我们进攻的大好时机!”
  朱棣激发了斗志,说道:“对,张玉的葬礼,也是我们的誓师大会,乘着南军防守薄弱,我们一定能扳回一局!”
  朱棣匆匆去了张玉的葬礼,道衍禅师从屏风后面走出来,“还是你的话管用,燕王一扫颓废之态,很快就能恢复如常。”
  朱棣东昌溃败,道衍担心士气低落,动摇军心,于是千叮万嘱徐妙仪,千万要有耐心,安慰鼓励燕王再战。
  也只有徐妙仪能够真正安慰到朱棣了。徐妙仪依计行事,果然奏效。
  徐妙仪问道:“义父,‘师行必克,但费两日’,真的是您所说东昌之败后,立刻能大获全胜了?”
  道衍禅师说道:“管他真的假的,有用就行了。”
  徐妙仪愕然,“万一将来有败绩呢?”
  道衍禅师说道:“将来的事,我自有另一套说辞。”
  张玉的葬礼果然变成了誓师大会。
  朱棣首先声泪俱下的念着道衍禅师亲手所写的祭文,“奸恶集兵,横加戕害,图危宗社。予不得已,起兵救祸,尔等皆摅忠秉义,誓同死生,以报我皇考之恩。今尔等奋力战斗,为我而死,吾恨不与偕,然岂爱此生所以犹存视息者。以奸恶未除,大雠未报故也。不忍使宗社陵夷,令尔等愤悒于地下,兴言痛悼,迫切予心。”
  念到动情处,朱棣干脆当场脱下蟒袍,将缂丝的长袍扔进火堆,付之一炬!
  众人顿时震惊了!
  朱棣说道:“将士于予情义深厚,予岂能忘吾焚此,亦示同死生,死者有知,鉴予此意。”
  蟒袍既焚,朱棣抚尸大哭,将士们也皆放声大哭。张玉的儿子张辅也是一位猛将,他跪在朱棣前面擦着眼泪说道:“人生百年,终必有死,而得主人哭祭如此,夫复何憾我等当努力,上报国家,下为死者雪冤。我愿意戴孝出征,为父报仇!”
  朱棣亲手扶起了张辅,大声高呼道:“出征前道衍禅师占卦,说‘师行必克,但费两日’,双日为‘昌’。东昌之战,张将军殉国。但是东昌之后,我们定无往不胜,师行必克!”
  朱棣振臂一呼,燕军郁积的愤懑之气立刻转化为了斗志,和为张玉等同袍报仇雪恨的士气!纷纷高呼道:“师行必克!师行必克!”
  建文三年,二月,朱棣东昌大败之后立刻出征,乘着天气寒冷,南军水土不服之际,反攻盛庸,盛庸触不及防,连连败退,朱棣接连攻下了广平,大名等地,
  一路势如破竹。
  京城。
  且说平燕大将军盛庸得胜的消息传到京城,满朝文武百官大喜,建文帝重赏盛庸,恰逢即将除夕,建文帝欢喜不已,终于可以过一个安稳年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譬如被革职回家的曹国公李景隆和魏国公徐辉祖。盛庸大获全胜,在东昌重创燕王朱棣的喜讯将两位前任元帅比到泥地里去了。
  朝野纷纷议论,说徐辉祖和李景隆乃虎父犬子,玷辱了父亲徐达和李文忠的威名。
  徐辉祖在家里借酒消愁,并没有注意到弟弟徐增寿又悄悄跑出去了。
  南朝金粉,十里秦淮。
  精致的画舫之上,两个绝色女子一左一右,频频劝酒,李景隆不耐烦的将酒杯拨到一边,“你们家新选的花魁呢?收了爷的银子,怎么还不上来陪爷!”
  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传来,“哟,曹国公好心急,奴家来也!”
  见到此人,李景隆微微吃惊:“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来人笑道:“你我是酒肉好友,年轻时就在花楼里争花魁,争风吃醋打过无数次架。闻得秦淮河选出了新花魁,当然知道你会来一亲芳泽哈哈!”
  李景隆随手抓起酒杯砸了过去,“徐家二小子!你还有脸见我!”
  来人正是魏国公府的二爷徐增寿。酒液湿透了鞋面,徐增寿也不恼,笑嘻嘻的坐在李景隆身边,屏退众人,亲自倒了一杯酒,“我来晚了,自罚三杯。”
  李景隆怒道:“还要脸不?我又没请你来!”
  徐增寿笑道:“我想见曹国公你,没脸也要来见一见。”
  言罢,徐增寿三杯酒下肚。
  李景隆的火气尤在,“你这小子不够意思,咱们两人几十年的老交情了。结果我和你妹夫朱棣打仗,你明面上去帮我劝降,其实是拉偏架,帮倒忙!”
  徐增寿说道:“李景隆,事到如今,你已经失去了君心,朝野上下那个不嘲笑你无能懦弱,葬送了六十万大军——”
  李景隆怒道:“胡扯!那十万应该摊在你大哥头上!”
  徐增寿无奈的摊了摊手,“可你是主帅嘛,这黑锅你怎么也甩不到我大哥头上去。其实我打心眼里为你和我大哥鸣不平。不是你们弱,而是我妹夫朱棣太强悍了,天时地利人和,你再有本事,也斗不过天意啊!”
  李景隆呵呵冷笑道:“别吹牛了,盛庸刚刚取得了东昌大捷。燕王大败。”
  徐增寿笑道:“不出一个月,我妹夫就会反败为胜。”
  李景隆冷冷道:“就凭你这话,传到皇上耳边就是通敌的死罪。”
  “有我爹爹的余威在,还有我大哥的庇护,皇上不会弄死我的,不过——”徐增寿蹭到李景隆身边,低声道:“你想过没有?燕王一旦打到南京,我就是国舅爷了,而你们李家要满门抄斩的。”
  李景隆嘲讽道:“是嘛,那就等燕王有本事打到南京再说。”
  徐增寿说道:“等到哪一天,一切都晚了。咱们多年交情了,总不好见死不救,如果你现在投诚燕王,我保证你们李家荣华富贵,绝对比以前你爹在时还要风光。你想想看,你现在一无所有,皇上也不相信你了,更不会重用你,还整天被人嘲笑,多没意思,不如跟我搏一把大的,将来一雪前耻。”
  李景隆有些心动,“燕王真的会胜?”
  徐增寿说道:“退一万步讲,燕王即使失败了,你还是曹国公,也没什么损失啊。其实你什么都不用做,只需告诉我一个答案,燕王就会记得你的好,将来必有重赏。”
  李景隆问道:“你要问什么?”
  徐增寿问道:“周王朱橚关在何处?”
  李景隆说道:“凤阳皇陵。”
  徐增寿笑道:“皇上对外声称关在凤阳,其实并不在那里。皇上昨日和几位顾命大臣商议,决定将朱橚绑为人质,胁迫燕王投降,我们要在这之前救出周王,免得燕王陷入被动。我知道周王是你亲自押解回京并关押的,老实交代吧。”
  李景隆大惊:“皇上和顾命大臣商议军国大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徐增寿一挑眉毛,笑道:“宫里的人,还有朝中的大臣大多都秘密归顺了燕王。别说什么军机大事了,就连皇上穿什么颜色内裤我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我劝你早点投诚,一旦冷灶成了热灶,你抢着烧都烧不到。”
  李景隆思忖片刻,说道:“周王秘密关押在京城八府塘湖心小岛的行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