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其他 > 天行有常 > 第123章
  ……
  这道包含了诸多与军事、军功有关的圣旨在宝庆二年的年中下达,不过其中天子和政事堂中的一群大佬们扯皮的时间,却远远的早于宝庆二年,这还是在政事堂中的几位宰相都是天子下诏提拔的前提下,此旨被后世称为“丙戌之诏”,又称“宝庆中诏”,被认为是“端平新政”的发端。
  年号一般随着国内外大事有所变动,只要皇帝想改,一年都能换上好几个年号,不过虽然大宋的年号一向使用的时限不像明清那么长,但使用时间也没有短到那种地步,一般都是几年一换。
  自继位之初说的给先帝守孝三年的时间已经到了,对大宋皇家的子嗣延续一直很关心的大臣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让官家的后宫进人,虽然大宋的士大夫们更乐意让女儿与新科进士在一起,好提升家族实力,和帝室的联姻一般都是武将家族的专利,但是如果有准信的话,一些已经衰弱的家族也不介意让自家的女孩进入官家的后宫。
  虽然是略指,但是据已经了解完了理宗生平的赵昀所知,很快,抗金名将贾涉——虽然都叫贾涉,但是这位未来有个女儿是贾贵妃、有个儿子是权臣兼宰相的大臣,和某名著里的同名人物根本不是一个风格——的女儿将会作为皇后的备选人选之一入宫,不过既然都知道这位备受宠爱、容貌过人的贾氏最后只是被封了个贵妃,就知道最后当上皇后的人不是她了。
  理宗的皇后姓谢,祖父也曾经是大宋的宰相,不过史弥远独相这么多年,她的祖父最后也不是功成身退,家道自然有所中落。
  即使是这样,理宗谢皇后最初以一个普通的宫妃候选的身份入宫的时候,还受到了其伯父的阻拦以及鄙夷,还是家中其他人一道把她送到皇宫去的。
  对于自己的皇后,赵昀是没有什么好关注的地方的,子嗣问题的话,他定的小目标是追上周文王——是传闻中文王百子的那位——生上一百个孩子,儿子女儿不论。
  所以在看到容貌绝伦的贾氏的时候,他没有感觉,看到出身于宰相之家,在大宋的历代皇后的出身中已经算是不错——是的,大宋的皇后有那种因为太贫寒日子过不下去,只能和前夫离婚再嫁,并且将前夫认作自己的兄长对其进行资助的,也有出身于武将勋贵世家的,出身于文臣宰相家,家境如何不算,家族地位已经可以说是相当高了——的谢氏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感觉。
  嘛,倒不如说,在这个时代,他对个人欲望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的,反而对治国理政比较感兴趣。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安抚文官,将宰相之孙女谢氏定为皇后,而对武将之女也不能怠慢,像历史上的理宗一样在后宫赐予高位,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对后宫的认定,赵昀纠结的时间还没有更改、选定年号的时间长。
  三年守孝快要到了,本身也不是很喜欢宝庆这个年号的赵昀自然要更改这个原本是史弥远为他选定的年号,绍定之类的年号他不想用,原本想用“昭武”、“兴武”之类带“武”字的年号,彰显他的决心和魄力的,但是纵观整个宋朝,在年号中光明正大地带武的并不多,宋朝的年号更有许多是前人年号——当然,这里的前人也是限定在宋朝皇帝的范围内——的结合,如果赵昀直接使用“昭武”年号的话,可能会让在他下达了“丙戌之诏”后原本就神经紧迫的文人士大夫们精神更加紧张,赵昀遗憾地放弃了喜爱的、心里已经决定要使用的“昭武”年号,不过只是推后一段时间,转而选定了“端平”年号。
  宝庆二年的下半年,铁木真征西夏的死讯传来的时候,大宋内部正因为年初的与蒙古和议以及之后的丙戌之诏经历着一场动荡。
  作为一个并不算黑心的皇帝,赵昀在私下里,还是派人向西夏伸出了援手的。
  被迫成为军火贩子的暗卫们:官家,把西夏当成大宋的火器成品研发试验基地,收集对战情况及资料,并且暗地里从那里偷渡马匹之类的物资回来的事情你要不要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啊!
  毫无愧疚之心的赵昀:物尽其用,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嘛!
  虽然火器的使用有让蒙古对新式火器起戒心的危险,但是先不说大宋的火器还在研发制作当中,并且因为赵昀这个开挂的人存在,技术日新月异地在精进,只说赵昀派人人为弄出来的鼠疫,就足以让蒙古族的人吃一次大苦头了。
  在成吉思汗死前,西夏的伤亡就十分惨重,更不用说铁木真就是死在这个地方。
  窝阔台作为指定的继承人自然需要为父报仇以服众,而拖雷作为支持者甚众、又终于继承了父亲大部分势力的幼子,当然也需要有一个煊赫的战功来证明自己。
  然而不管怎么样,倒霉的都会是西夏的人。
  到最后,西夏顽强抵抗的就只有几座城池而已,剩余的都已经被敌人所攻陷。
  赵昀看着地图上西夏剩余的地盘上,中兴府的所在,西夏剩余没被蒙军尽数屠灭的也就几座城池而已,后来此地被改为宁夏路,也不知是蒙古人是终于对自己手中的亡灵有所认知了还是如何。
  历史上的中兴府是西夏坚持到最后的地盘之一,而这一世,由于铁木真提早一年去世,蒙军自然尚未攻到此地,不过他们恐怕也攻不到了。
  蒙古与西夏战场爆发可怖瘟疫,并且通过西夏、蒙古、金国的频繁攻伐,传染到了这几国内部,乃至于西域之地。
  认为大华夏人民还是很讲卫生,虽然蒙古和西夏人可能会中招,但是金国的汉人应该能幸免的赵昀:等会儿,这剧本和我想的不一样啊!
  一般情况下,避开被污染的水源之类,并尽量饮用烧过的水,这是比较卫生的事情,有条件的人也会这么做,但是谁也不知道水源什么时候就会被污染。
  而且不管怎么说,这也是瘟疫的一种。
  只看鼠疫在历史上造成最大影响的那次就知道了,虽然是起源于蒙古和敌国的战场——同时还得到了黑死病这个名称——但是后来也急速地在欧洲各国传播,足以说明它的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防不胜防。
  在没有提前进行预防的情况下,这本来就是难以预防的,传播到金国也没什么不可能的,只能说这一点上,认为这是黑死病与外国人的生活习惯有极大关系的赵昀是失算了。
  不过即使是金人,在知道有可能是瘟疫的时候,都会积极的采取防治措施,所以说赵昀还不需要担心那边的人口伤亡。
  除了这一点之外,他人为在蒙古与西夏战场制造鼠疫的行为可以说获得了大成功,短短一段时间,蒙古军的战力十去其三,并且还在持续扩大——而这仅仅是赵昀作为宋朝这个敌国皇帝所知晓的数目。
  现如今,蒙古军中除了那些死撑着想要为先汗成吉思汗报仇的人外,还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他们认为先汗的暴毙已经是长生天的示警,再加上如今的鼠疫,正是祖先对他们攻打西夏的阻拦。
  然而成吉思汗的兄弟与儿孙们,怀揣着要将青天所在之处,尽数变成蒙古人之牧场的野望,兼之不愿放过西夏这个害死先汗的罪魁,他们皆不愿因为这莫名其妙的所谓警示而收手退兵。
  而这正是赵昀最希望看到的情况。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想两章码完的,结果发现自己废话太多orz
  第165章 西征
  端平元年的时候,西夏与蒙古的战争突兀地结束了。
  蒙古人的战力十失其六,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 西夏人的损失要比蒙古人的大得多。
  大概是将鼠疫的原因归咎于了西夏,终于破开了许多西夏城门的蒙古人首先做的就是屠城, 然后将整座城池都毁灭得干干净净, 让人不得不感慨暴殄天物。
  在记忆中, 对蒙古人在中原之地做出的恶行极为反感和厌恶的赵昀, 对蒙古人覆灭西夏, 也就是党项这个民族的行为,却是极为冷漠的。
  虽然和蒙古人不同, 但是党项族也不是汉族,而因为蒙古几乎灭绝了这个民族,后世的华夏族的血统里, 也没有这个族群的存在,也就是说, 虽然和华夏离得近, 但是西夏党项和其他的异族, 以及西方的那些国家并没有什么区别, 赵昀对他们是无感的。
  说他无情也好, 说他冷血也罢, 总之,对西夏没有特别情感的赵昀一边让人将西夏作为前车之鉴在民间和朝堂广为宣传,调动他们“守我河山”的情绪,一边却对他们的死亡无动于衷。
  或者说, 能让西夏人成为警醒华夏子民的素材,赵昀很是欣慰。
  中华古代便常有瘟疫,人们也得出了一套防治的手段,鼠疫是在蒙古与西夏所在地最先爆发的,就算之后传到了金国,离大宋境内还很远,而金国国内,已经启动了瘟疫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对已经确认的地区进行封锁处理,而没被确认的邻近区域也排查得很是严格,所以说,基本上可以排除在国内大肆传染的可能性。
  再怎么恐怖,鼠疫也只是瘟疫的一种而已,比起被鼠疫的恐怖支配了不知道多少年、死了多少人的欧洲来说,文明程度要先进不知道多少的华夏自然是有更多的应对方法的。
  不过这套理论不适用于蒙古人。
  他们所需要的,大概也只是牧场而已,重要的城市繁华程度不亚于大宋和金国的西夏,就这么被蒙古人变成了一片废墟,而蒙古人丝毫不感到惋惜。
  虽然让青天之下尽皆变成蒙古之牧场这种宣言听起来在中二的同时不失霸气,但是在赵昀看来,蒙古人这样的宣言还是相当的写实的,他们说的所谓牧场,不是虚指,而是真的牧场。
  对于蒙古人来说,相比于繁华的城市,还是草原更让他们安心,以至于历史上他们终于攻入大宋之后,还有蒙古贵族提出了把所有土地都变成草场的提议,后来之所以搁置,不过是因为他们发现收税来钱更快罢了。
  嗨呀,虽然这件事现在还没发生,但是果然想想就觉得很生气呢!
  蒙古人被鼠疫荼毒得不轻,但是金国却没有那种趁你病要你命的觉悟,大概也是怕蒙古人的鼠疫会再度波及到他们,既然蒙古人自己都已经应接不暇,金国的人也不会自找麻烦。
  把蒙古人当成关底boss去打的赵昀也是这么个想法。
  不管怎么说,都要解决了金国才好吧。
  用瘟疫这样的方法暂时地解决了蒙古,而这段时间内,蒙古应当会陷入内乱或者再度西征,总之暂时不会对大宋和金国动手。
  即使是在历史上,金国灭亡也在西夏亡国的七年之后,更何况是蒙古元气大伤的现在。
  现在的问题是,大宋该怎么解决一直以来拦在他们面前的心腹大患——金国。
  不要说什么两国联合,那不过是金国新君继位之后因为蒙古的威胁而做出的决定罢了,没看在他不注意的时候,他手下的人都在想法设法从大宋这里找补回来吗?
  更何况,虽然现在他在民间大力宣传男儿当自强,防备异族入侵者,但是在官方还是和蒙古有所合作的,借着这个名头,也能去和金国掰掰手腕了。
  然而,宋朝的皇帝都是弱鸡,权威不大,赵昀虽然在努力地培养心腹了,但是和后世明清时代那种大臣们统统跪下叫陛【ba】下【ba】的风格还是相差很大的,所以说,还是和往常一样,他需要先说服宰相,政事堂通过他的旨意的话,普通的大臣质疑也没用了。
  这个时候,就要看出皇帝的心腹和主战派在宰相中占比的重要性了。
  赵昀:玄不救非,氪能改命,大力出奇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不就是暂时不能随心所欲嘛,我忍!
  赵昀已经做好了许多未来离经叛道的准备,不过最主要的兵权还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威信也没有树立起来,暂时地忍耐他还是做得到的。
  华夏一直以来讲究战争出师有名,既然蒙古此次元气大伤,最重要的是人口的损失,那么赵昀也可以等上一段时间,让他这几年治理的内政显出成效来,金国那边,边境经常会有摩擦,等到什么时候他认为时机成熟了,那么就是双方开战的开始。
  赵昀:唉,越来越像一个大反派了呢!
  端平三年,由于丙戌之诏的下达,参军的人数达到新高,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显露于人前——田地。
  原本的田地可以通过治罪有关的官绅以及开拓新地获得,实在不济,也可以暂时将军功记录下,转以官位和银钱以作代替,但是在端平三年到来之际,本就不足的土地彻底宣告供应不足,更不用说想要将被史弥远玩坏的金融体系纠正回来,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在挽回百姓利益以及朝廷的公信力的时候,也得罪了某些既得利益者。
  值得赵昀庆幸的是,朝中的人偶有抱怨的时候,没有针对他的后宫进行品评。
  他的第八子刚刚被命名为赵绎,第六子则满周岁,然后循惯例得授武安军节度使、封仪国公,而且孩子们都很健康,可以说,他子嗣颇丰,然而从另一面看,则是他沉溺于后宫美色,好在他宠幸后宫都是按照测好的生理期排好表的,中间还给自己空出了休息的时间,月月如此,再有人以后宫指责他,就太过分了。
  更何况,宋朝的皇帝们除了体质、压力和生活环境原因外,短寿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纵欲,鲜明的例外就是因为意外而“有隐疾”的高宗赵构,他活了八十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
  赵昀自认为自己是个勤政的皇帝,和历代先帝们相比,他已经算是能控制自己的那一类了。
  很快,赵昀寻了一个理由,借口金国夜袭,杀死一队大宋边军,正式和金国开战。
  大宋的襄阳府也算是兵家重地,襄阳府正对着的金国的汴京路,那是大宋的旧都所在,也是金国如今的都城。
  如果年份再往后推一点,或者蒙古的攻势再猛烈一点,金国的都城将会转移到蔡洲,那个地方是赵昀预计要占领的地方,离如今的大宋疆域比汴京要更近。
  不管怎么说,大宋和金国的疆域近也不是没好处的,要是金国的皇帝不愿意“北狩”迁都的话,那么等到汴京路被攻破,啧啧,金国就要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了。
  对新式武器和最新训练完成的大宋军队很有信心的赵昀美滋滋地在临安等着喜讯,然后得来了两个消息。
  其一,金帝带着群臣北巡——通俗点就是逃跑——去了,大宋成功占领了汴京路,又俘虏了一批逃亡不及的金国贵族;其二,鉴于“王师”终于北上,金国境内的汉人们群起响应,简而言之就是金国国内有一群汉人打着响应王师的名号起兵了,具体情况要怎么处理还需要赵昀看着办。
  这两个情况还算在赵昀的意料之中,他最在意的反而不是这两个问题,而是宋兵在这一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攻城战是很厉害没错,但是先不说新式武器能否改进到随军使用的地步——目前来看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大宋的骑兵和这些长在马背上的民族比起来,还是一个短板。
  和金国打得难舍难分,在朝臣们看来是天大的好事、军队终于争气了一回的状况,在赵昀看来,就已经暴露出大宋骑兵的问题了——金国汉化这么多年,和他们的祖先以及如今风头正盛的蒙古相比,在骑射方面他们已经变成了妥妥儿的二级伤残啊!
  啊,虽然是没有好的练习对象和方法,最重要的是之前没有良驹,即使是如今,能组成骑兵的良马都没多少的锅,但是赵昀可不会想得这么开,他都已经这么努力地发动自己的天赋技能了,马种也看过,是没问题的,那么一定是骑兵练得还不够,标准还不严,以及数量还不多!
  如果大宋的骑兵庞大的话,就能长途奔袭,不用眼睁睁地看着金帝北巡了。
  掌握了骑兵,就是掌握了主动权,步兵虽好,但是守城尚可,攻伐、奔袭就不行了。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场大胜,将金帝逼得率领众大臣北巡,更是大功绩,赵昀下旨让政事堂安排大军献俘及凯旋仪式的时候,那帮子文官难得没说什么。
  金宋乃是世仇,这一场大胜,大家都很高兴吧。
  虽然北巡,但是金国只占据了华夏的北方地区,又有蒙古在外边虎视眈眈,他们能逃的地方不多。
  一批边军押送俘虏回国,另一批大军还在金国境内奋战。
  北宋的先帝陵都在金国境内,帝陵的惨状南宋的高官以及皇族宗室差不多都知晓,哲宗皇帝的尸骨至今还暴露在外,令人血冷。
  在如今大宋有机会、有能力报仇的现在,打上一句报宋金世仇的旗号,再加上大宋如今对土地的需求达到一定程度,赵昀只能套用后世的一句话,对金国的处境下一个明确的结论:你国药丸。
  一个国家的覆灭要多久?
  蒙古灭亡西夏用了两年——这是一个国土面积为南宋或者金国十分之一的国家——后来蒙古正式灭亡金国用了四年,而大宋自端平三年正式起兵,到完全攻下金国土地,用了两年。
  除了金人保留的旧地之外,汉人聚居的城市,后来可以说是望风而降。
  端平五年,宋亡金,雪靖康之耻,帝下诏,明年改元昭武。
  虽然是世仇,但是宋人一直以来讲究是仁义道德,当初金人俘虏了钦徽二帝,也没有直接杀死他们——虽然坐井观天这种死法实在是和钝刀子杀人没啥两样,更何况金人还淫辱他们俘虏的那些帝女、后妃,令人憎恶——所以赵昀见到那些金国的亡国贵族,也只是让人选一处地方安置他们而已。
  为了安抚那些汉化极深、对大宋颇为和善的女真贵族之心,赵昀借鉴了一下历史上的蒙古的做法,宣布除完颜氏外,凡有精通汉学、愿为大宋效力者,可参加科举领受官职。
  当然,这些女真贵族要改汉姓,用汉名,学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拓拔氏完全汉化。
  所谓的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只要不让那些人有掌兵权的机会,再让他们参加科举增加归属感,其实任用有才能的人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