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若愚要请唐愈吃酒,唐愈推辞不过,便也去了,席间自然答应了杨若愚,回京后不会多说北地是非,而这也是唐愈的本意。
三日后,蓟海虽未亲自相送,但派了心腹之人护送唐愈出北地
“此刻将军若离开将军府太打眼,还望唐大人见谅。将军说,等北地战事一了,定会去京城请唐大人喝酒。”
唐愈道:“若大人到京城,还请让我做东,不醉不归。”
几人闲聊了几句,见四周无人,那心腹压低声音道:“大人的恩情,北地将士都牢记在心。”
唐愈一愣,那心腹已策马走远,对唐愈道:“唐大人一路顺风!”
唐愈拱拱手,策马带着身后人马回京。
其实,他完全可以不搀和到北地将士与杨若愚的明争暗斗中。
其实,他可以将北地所有的事都视而不见,只将份内之事做好便罢了。
“呵……还是没长进啊。”唐愈低头自嘲一笑。
然而他还是做了,他只是,不希望将士的血白流……
可他劝说杨若愚上轻功折,也不过是缓和矛盾罢了。若想北地真正平复战事,就不能有杨若愚这样的监军在此。但杨若愚是皇上心中一等一的心腹,他一介外臣,又该如何劝说皇上收回监军之令呢。
北地风沙四起,烈风刮的脸上生疼。唐愈不由抬手着这风,眼前被吹得迷糊一片,他空有一腔报国之情,竟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
与此同时,另一只监军队伍已快马加鞭的赶到了吴国。自古本地军都对监军都是又惧又恨。听说北地的监军是个内侍,而来吴国的是一位正儿八经的将军,经一对比,吴国将士们的心情更复杂了。显然那位内侍,是皇上的头号心腹,派他去,证明朝廷对北地的重视。然而一众大老爷们,被一个太监监军,这在感情上颇为微妙;来吴国的是一位年轻的将领,纯的不能再纯的爷们,但他官职不高,也意味着皇上对吴国的轻视……
不管心情如何复杂,对待监军那就必须要恭敬待之。
吴国丞相禹东白亲自来迎,带众人先去吴王宫后,再去歇息。不要以为这是折腾他们,相反却是重视之道,哪怕再累,刚一到吴国,就受到了吴王的接见,恰恰意味着吴国不敢怠慢他们。
“形式主义害死人啊……”队伍里的霍明明低声喃喃。
禹东白微楞,霍明明站位靠前,这声恰好窜入了他耳朵里,虽然不太懂,但八成不是什么好话。
楚博率队下马,部分将士需留在王宫外,只带两位副将领随行。
吴国官吏各个堆起了笑容,楚博一眼望去,突然一愣霍明明?
以霍明明的形象身高在这么一群官吏中十分醒目,此刻她见到楚博看来,出于礼仪,也学着吴国官员们笑了一下。
楚博:……
为什么有一种莫名讽刺的意味。
禹东白:……
不会笑就别笑了!这是要出外交事故吗?!
霍明明:……
笑也不行,不笑也不行,你们搞毛啊!老娘不伺候了!
吴王:???
怎么众卿进殿后,奇奇怪怪的。
众人将将站定,只听到殿外突然响起传令兵的声音“报大捷!!!”
楚博眉梢一挑,不由地又朝着霍明明的方向望去,却见此刻她恢复到了以往那冷漠的状态,心道,还是这张冷漠死人脸看的顺眼啊。
237、二三七章 督军
殿内随之一静, 吴王宣那人入殿,只听得他激动道:“凤桥大捷!!寇将军帅部击退北疆十万大军,斩首数千!!”
“好!”吴王猛地站起身, 一扫前几日颓靡之态,“不愧是我吴国将士!大赏!!”
殿内诸官齐齐恭贺, 一时间大殿内喜气洋洋, 连刚从京城远到的楚博都感受到了振奋。比起在京城里听到北地三郡又打了什么胜仗,这场来自吴国的凤桥大捷竟然更显得真实。
双方第一天会见, 气氛颇好。楚博等人远道而来, 拜见过吴王后,便被带去驿馆歇息。凤桥大捷显然已传至大街小巷,一路上见到的百姓脸上都露着喜色。楚博身旁副将低声道:“这莫不是吴王给咱们的一个下马威?”
楚博挑眉:“此话怎讲?”
“咱们本就是来监军的,吴国军队的影子都还没摸到,先报了一个大捷,这是明摆着说他们不用朝廷监军也能打赢么?”
“那吴国能不能打赢胜仗,你觉得你能在其中起多大作用?”
“我……”那人一时语塞。
楚博冷笑:“你要是现在去北疆杀几个敌军, 再回来说这句话。若不行,就闭嘴!”
那副将喃喃退下。他也是京中贵族公子,此番来监军,乃是他爹拖了丞相府的人情。没料到自己的上峰竟然是这般的性子。
另一位副将与楚博打过几次交道,上次北地之行也随行去过, 知道楚博的性格。此刻见到同僚吃瘪,心中好笑。本着大家在京城里也算是街坊领居,悄悄对那人说道:“楚将军最讨厌人搬弄是非。胜便是胜, 败便是败。我们身为监军,最重要的就是如实将本地战况上报,任何添油加醋的行为,都是不行的。这是楚将军的军令。”
那副将这才会意,连忙道:“是我唐突了。”
一行人到了驿馆,禹东白又交代了几句,留下了一些属官和侍从奴婢负责楚博等人的日常起居,这才回王宫复命。
“你怎么也来了?”
见霍明明也在此处,楚博也来了谈兴。甘州一别后,他们一个在京城,一个回了博陵,难得现在聚在一起。
霍明明瞧了一眼楚博身后的两位副将,用这有他们二人能听到的声音,小声道:“在博陵待烦了,出门散心呗。”
楚博心领神会,对副将道:“你们先去歇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