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大笑拂衣归 > 第149章
  新年过后,各地田亩重测的公文就报了上来。
  李彦锦和谢沛以及一干官员商议之后,决定将清理出来的这些隐田,由各地官府按当地市价出售。
  所获钱款,一半与税款一同运往京中。一半则留在当地官府中,用于专项支出。
  这些专项支出里包括:修建当地的公共水利设施;遇重大灾情时,可调拨使用,事后需上缴完善的支出账册;修整各地的道路交通等等。
  这些州县官衙手中有钱后,就开始雇佣当地人手,开展各项工程。也算是给百姓们增加了一些收入。
  李彦锦和谢沛当然也清楚,这些事中,必然会出现中饱私囊的贪污。于是,他们不但命户部对各地上缴的账册进行反复审查,还组织了暗访队,随机去往各地调查。那些账面就有问题的州县,更是调查的首要目标。
  在杀了几批贪官之后,风气到底要好了很多。
  只是,如今在浙江出任知府的解迩送来了一份公文。
  他有些疑惑地向李彦锦问道:“那些被清理出来的隐田如今被卖了不少,可买田者都是小有家产,至少日子过得还不错的人家。那些真正无田可耕种的穷困户,依然没有分到田亩,也依然还在交着双重租子,租种旁人的田地。这些穷人,难道就要一直这么穷下去吗?”
  李彦锦看过后,暗暗叹了口气。
  这个问题,其实他和谢沛早就商量过。
  但若是把清理出来的田,无偿分了出去,难道就真的公平了吗?
  先不说,田到底够不够分,又或者对那些辛勤劳作攒钱买了田的人家,公不公平。只要官府敢开了这个无偿分田的口子,很容易就能想象,其后会出现的纷乱局面。
  大家发现,哦,没有田的人家,不需要努力存钱,官府直接就给发田。那今后的家族中,很可能就会出现大量被故意净身出户的小家庭,甚至是单人户。
  这种情形一旦成了势,那不管当地官府手里有多少田,都绝对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到时候,没有分到田的人家,自然会非常不满。若再有人出来挑唆,刚安定半年的局面,怕是很快就要再出乱子。
  谢沛也对李彦锦说过,田地难得,大家才会精心耕种。若都是白得来的,恐怕出现荒田,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对此,李彦锦琢磨了一阵后,还真想出了个法子。
  如今,北疆战事已歇,边防上的压力轻了很多。
  于是,他就给唐琦去了封信。
  那信很长,里面写了什么,无人知晓。
  只是,当唐国公看完后,欣慰地叹了句:“国家之幸,百姓之福啊……”
  大华二年六月,镇北军车骑将军项古青、张孝邦和桑倪、霄雷四人被调往京城。
  九月,项古青与张孝邦领着二千精兵,出现在了仲夏国的西南边境。翻山越岭、疲惫不堪的他们,面前有一条怒龙般的大河正在奔腾汹涌,而河对面,放眼望去,却是一大片无边无际、荒无人烟的平原。
  同一时间,桑倪和霄雷则出现在了国之最南端。他们翻过了无数山岭,终于看见了陛下所说的那一片绿油油的平原。那些裸露在外的土地,黑黝黝的,仿佛浸满了油水。
  这就是李彦锦给唐琦的信中,所描述的事情。
  他惦记上了更南方那一片肥沃的平原和富饶的矿产。
  虽然眼下,它们还不属于自己。可只要咱们去占下来了,那自然就会进入仲夏国的版图。
  那里,就是李彦锦给中原的无田者准备的免费的土地。
  一年三熟的沃土啊,香甜润泽的稻米啊,易开采纯度高的富铁矿啊,水深浪缓的优质海港啊,统统都到仲夏国的碗里来吧~~~~
  时光荏苒,转眼三年过去了。
  大华五年的三月初三,福州码头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
  一支二十艘艨艟巨舰组成的船队,披红挂绿的停在港口岸边。
  越阡陌心情紧张又万分激动地站在第一艘巨舰的船首,看着码头上,那黑压压的人群。
  她怎么都没料到,陛下会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到她的手里。
  这耗费了全国两年的税收才组建起来的船队,配备了仲夏国最精锐的四千水师,装载了数量惊人的布匹、瓷器、漆器等货物……如今,这些都将在她的带领下,朝着茫茫大海进发!
  如今的越阡陌也不再是三年前,那个白皙秀美的女子了。这两年来,她几乎一直住在船上,沿着近海一带,足足跑了两年。
  变得与沿海当地人差不多黝黑的越阡陌,一点都不在意那逝去的白皙肌肤。她此刻只想迎风展翅,带着满满的信任与重重的责任,向着大海前进!
  京中,五岁的大公主殿下,正和两岁的弟弟一起听爹娘讲话。
  “可惜啊,咱们没法去现场一睹。”李彦锦瘫在春塌上,毫无形象地说道。
  谢沛手里拿着把小弓,正在耐心地调整弓弦。
  “那不是你自己决定的吗?阡陌都说了,可以从塘沽出发,那样咱们就只用花半天时间,去亲自给他们送行了。”谢沛头也没抬,继续调试着手里的弓箭。
  李彦锦看着乖乖坐在娘亲身旁的小胖子,手一痒,就把人捞了过来。
  他一边戳着小胖子的嘟嘟脸,一边说道:“哎,我这不是要当个明君吗?要知道,那四千水师多半都是福州人。让他们从福州出发,还能回去与家人团聚几天。之前发的特殊补贴,也能早点送到家人手里。”
  谢沛听了,嘴角微微翘起。是了,自家这位陛下如今在百姓口中,那简直都快赛过神仙了。
  那些当初讥讽他们是泥腿子进城的文人,如今也写了不少赞颂李彦锦和和谢沛的文章。硬是把这对夫妻夸得如圣人转世一般。
  就连最开始,还有人说皇后善妒,一个人霸着皇帝,不为天家子嗣考虑,不贤惠的说法,如今都只剩下,帝后情深,教子有方的赞誉了。
  无他,不但陛下态度强硬,且家中的大公主殿下,实在是太争气了。
  自她开口喊了第一声爹、娘后,这小丫头就仿佛灵窍大开一般,学起东西来,简直神速。
  除了李彦锦和谢沛每日要教她些私货外,宫中还请了真正有学问又不迂腐的大师来给大公主谢真天启蒙。
  说起来,也是好笑。
  虽然李彦锦一直嘴硬,绝不承认自己没文化。但见过了几位真正的高人大师后,竟主动跟着闺女一起学了起来。
  在他的带领下,朝中的官员,也利用闲暇,抽空学了起来。
  这些大师是真正有才之人,他们没有持才傲物,也愿意接受新鲜观点。
  当从陛下口中听到很多匪夷所思之语后,他们竟格外认真地研究起来。
  乃至于,李彦锦也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一个大智若愚、眼界高远的不凡形象。
  只是,这形象虽然挺不错,可大师们都一致认定,若论学习的天赋,恐怕十个李彦锦加起来,也不如一个谢真天。
  第194章 雄鸡伸爪
  大华五年,三月初三, 仲夏国的海船队离开了福州港口。
  而一个月后, 在外辛劳了三年的项古青、刘孝邦、桑倪和霄雷四人终于回到了京城。
  迎接他们的, 是盛大的万人夹道,是皇家出城,帝后亲临。
  三年里, 他们先后带着几千兵马, 在仲夏国的南方, 扩出了一大片辽阔的版图。让原本的仲夏国疆域直接多出了一成领土。
  开疆辟土之功, 如何褒奖都不为过!
  如今, 那片土地上,已经插上了无数的界碑。大部分士兵还留在那里, 守卫着这片肥沃的疆土。
  李彦锦一家四口, 正好一人一个, 陪着四位将领,一路朝城门走去。
  进城后, 将士上马, 李彦锦四人上了皇家马车,很快就进了皇宫。
  这一次, 君臣直接去了太和殿。
  项古青四人奉上了一张粗制的疆域图。李彦锦看着在他印象中, 应该是鸡屁股和鸡尾巴的下方,突然多出了一只巨爪,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这才是真正的雄鸡啊,它舒展着强壮有力的巨爪, 稳稳地踩在南海与印度洋之间。
  李彦锦相信,只要再给他二十年时间,仲夏国的这只巨爪将完全伸直。而后世被誉为海上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也将被这巨爪彻底踩在脚下。到时候,只要子孙争点气,我中华大国将再不会为了那条狭窄的海道,而饱受憋屈。
  李彦锦早就对谢沛说过后世华国的很多事情。谢总督听着那些屈辱而愤怒的历史,憋得眼睛都红了起来。
  “愚蠢!无耻!”谢总督骂过之后,也和相公一起,琢磨过某些对策。
  所以,她此刻也很明白,南疆的扩充,对仲夏国,对未来的华族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于是,在帝后二人的坚持下,南扩计划一直没有被中断过。
  项古青、张孝邦等人授勋领奖之后,再次补充兵马,重返南疆。
  他们之前占领的那片新土地,已经被陛下命名为新南府,成为了仲夏国的第二十二个府。
  不过,这次南下军队的后面,还多出了无数的车队。
  这些车队都是各地官府派出的,运送了本地自愿去南疆开荒种田的人家。
  这些人家,不但每人可无偿分到五十亩荒地,且五年之内,无需缴纳农业税。不但如此,国家还给他们按人头发放迁徙补助。这让许多穷困潦倒、无以为生的贫苦者,愿意背井离乡,跟着大军南下。
  随着这批廉价雇农的离开,中原的大小地主及大家世族不得不提高工钱,或是降低租金才能雇到足够的佃户。有些地主实在雇不到足够的人手,只得把手里过多的土地,再次卖出。将卖地得来的钱,转而投入到开商铺、开作坊等方面去。
  再说回南下的大军,他们后面除了跟着自愿南下的贫农外,还有陛下专门征集的一部分罪犯。
  这些罪犯被发往新南府去,专门负责修路、建房。他们剩余的刑期都将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度过。
  南扩之路,漫长而充满了艰险。
  为了到达新南府,他们需要翻山越岭,忍受特殊的气候。
  潮湿闷热的丛林、寒冷积雪的山峰、汹涌奔腾的河流、以及让人惶恐的陌生疾病。
  这一路,若不是有黑山鼬族的倾力相助,不知有多少人要倒在路上。
  为此,好多地道的中原人竟也感激地将自己的双眼涂黑,开始信奉那模样好笑的鼬神。好多小儿甚至飞快地学会了鼬族的语言,竟似真正的鼬族人一般。
  负责协助南迁事宜的卡卡、阿冷等人,在得到了族长阿宁的同意后,也开始从那些愿意加入鼬族的人中间,选择新的族人。这就让人丁日益稀少的黑山鼬族,竟一路壮大了下来。
  这也算是一种回报吧~~
  南迁大军抵达新南府时,已经是大华六年的初春。他们跋涉了大半年后,终于看到了那被描述了无数次的黑土地,感受到了那格外温暖的春意。
  荒无人烟的平原上,喧闹了起来。
  士兵与官员配合着,把百姓们安置下来。
  起步艰难,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华族人刻在骨血中的耕种本能毫无阻碍地彻底爆发出来。
  他们连房子都来不及盖好,拼命也要抢在春季种下第一茬粮食。
  就连年幼的孩童,都在尽自己所能,拔野草、清碎石、抓野鼠、赶鸟雀。
  ……
  为了把新南府撑起来,李彦锦调拨了一批官员南下,这批经验丰富又认真做事的官员一走,京城与各地都出现了不少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