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人们的眼里,她现在十七岁,年龄刚刚好,青春貌美,这个时候如果找找人家,自然是不会差的。
  而且她还有高中文凭,那也算是知识分子了,在现在这个不能高考的金时代,这个文凭再加上这个年龄,那真的是非常出众呢。
  找对象肯定不会太难。
  哪怕她是农村人,就算找一个城里人,那问题都不大。
  苏太婆和苏奶奶,并没有把眼光往农村看,而是把目光看向了城里。
  要知道,苏家的条件并不差,虽然没办法跟那些富贵人家比,但是在农村里,那也算是一等一的人家。
  不说苏家颇有家资,就说苏爸爸在镇医院上班,那可是正式工,更不要说苏爷爷那还是抗日英雄呢。
  那可是根正苗红的革命家庭。
  这样的运动,虽然可怕,但苏家一点问题也没有,没有谁比苏家更让人觉得根正苗红的。
  也正是因为这许多的条件综合,苏然的条件真的一点也不差,哪怕是在城里人,那也算是可以说得上话的。
  只要不是特别富贵的人家,一般人家,苏家都可以算门当户对了。
  至于说没有城镇户口,这些苏太婆一点也不在乎。
  没有城镇户口怎么了?难道她曾孙女那么优秀的一个人,还抵不上人家一个城镇户口?
  正是因为这样想,所以苏太婆的目光一直都放在城里,并没有在乡下找曾孙女婿。
  苏然还不知道这个,如果知道了,真的不在意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
  对于她来说,三观吻合那才是真正重要的。
  这才是真正的门当户对,至于说到家资问题,她倒不是那种在乎人家是富贵还是贫穷的。
  她在乎的只是那个人,而不是对方的家庭。
  至少,要跟她结婚的人,能够跟她有共同语言,否则就是结婚了,夫妻两人也说不到一块去,那才是真正的受折磨呢。
  等到苏太婆跟苏然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苏然说“太婆,我不在乎对方是不是城里人,我只在乎对方的人品,还有对方能不能跟我三观吻合。”
  苏太婆说“什么叫三观吻合?”
  前面那个条件她听明白了,这个不只苏然关心,她这个做太婆的更关心。曾孙女嫁过去,如果人品不好,那后半辈子怎么过?
  但是这个三观吻合是什么?
  苏太婆也是上过洋学堂的人,但是哪怕她上过洋堂,也一时之间没有搞明白这个三观是个什么东西?
  苏然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解释,三观吻合,这是现代的说辞,但是在这个时代,可没有这个词。
  她解释“三观这东西,就是说我和他的思想境界要一样,要有共同的语言,我能够跟他想一块,思想要一致,还有他也不能是文盲什么的。”
  真的一时之间无法解释这个三观,只能以这种苏太婆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来解释。
  也不知道能不能够解释得清楚,但大意是解释清楚了。
  苏太婆听她这么一解释,也算是明白了。
  自己的曾孙女眼光高着呢,一般的城里人她都看不上。
  没文化的,她看不上,思想跟她无法保持一致的,也看不上,还有那个什么共同语言,这东西怎么听着那么玄妙呢?
  苏太婆有些不明白,但是既然曾孙女都这么说了,她总不能反着来吧?
  曾孙女这么一提要求,就感觉她之前选的那些人家都不适合了。
  这一想,很多人都不适合曾孙女,而且很少有人家会适合她吧?
  这要求也太高了。
  苏太婆想归想,但感觉自己的曾孙女哪都好,有这个要求也不为过。
  而且她还年轻,还可以可着尽儿的选,又不是老姑娘了,哪怕还怕找不到对象?
  难道还随便找个人就嫁了?
  苏然把这个要求跟苏太婆说,也有她自己的想法。
  她现在确实不想嫁。
  她才多大,才十七岁,这个年龄就要去嫁人了?
  哪怕等到恢复高考,她也才二十七岁,完全不老,哪怕等到二十七岁恢复高考考上大学之后,再去大学里找,那都来得及。
  现在匆匆忙忙地在这里找一个跟她三观不合,并不怎么般配的人,结束她的终身,有什么用……
  她想来想去,都觉得,不用那么急。
  到时候好好跟家人说说,说说她的想法,家人会理解她的。
  而且,等到她的弟弟们长大,她也不希望她的弟弟们也那么早就定婚什么的。
  毕竟,等到高考恢复了,完全可以找一个跟自己合适的人。
  苏太婆能够理解苏然,苏奶奶向来都是太婆说什么她就说什么,但是苏妈妈却无法理解。
  她理解不了那个什么三观什么的,她识字不多,只是一个小学读了几年的人,她没办法理解苏然的思想。
  趁着现在不好好找一个门当户对,甚至条件好过苏家的,等到以后年龄大了,找不到了怎么办?
  现在苏然的条件很好,年轻,文凭又高,苏家条件也不差,但是苏然现在暂时还没有找到工作,很多城里人也会看女方有没有好的工作。
  但是苏然这个三观条件一出来,就掐严了很多条件好的对象。
  她急了。
  她现在就苏然一个女儿,下面的都是儿子。
  女儿的终身大事,是娘的心头事。
  她希望苏然嫁得好,希望她过得幸福。
  之前太婆那边选的人家,都是家里比较殷实的人家,条件都非常的好。还有一些文凭也不低,哪怕是初中生,条件也非常的不错。
  怎么女儿就看不上呢?
  也不知道她心里怎么想的。
  苏妈妈再急,也不会说苏然不好,她也知道女儿有女儿的想法。
  她毕竟在县中学上了那么多年的书,思想肯定跟自己不一样,眼界也高,有些人可能在她眼里并不是什么理想的对象。
  哪怕心里觉得可惜了,苏妈妈也只会私下里跟苏然说说,但不会骂她。
  她几乎很少骂自己的女儿。
  苏然听到妈妈问她,也知道妈妈这是担心了。
  妈妈在出嫁之前,那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哪怕上过几年学,那思想肯定也是跟自己不一样的。
  自己是因为有前世的记忆,在现代生活了二十多年,思想眼界肯定是不一样。
  妈妈和太婆也有所不同,她听说太婆年轻的时候是上过洋学堂的。
  上过洋堂的人,那思想境界也是不一样,思想比较新颖。
  哪怕太婆不太了解她所说的,也能够理解的,更是支持她。
  她也知道,自己如果不跟妈妈说清楚,妈妈或许不会怪她,但是心里肯定会觉得遗憾。
  在妈妈的眼里,太婆之前选的那些人家,确实很不错。
  苏然说“妈妈,我有我的想法,如果一个男人,在思想上不能跟我吻合,那么以后结婚了,我们还能够过在一起吗?那样的话,我情愿不结婚,一辈子独身。”
  苏妈妈说“独身怎么行?你不结婚,以后老了怎么办?女人都是要嫁人的,没有老公孩子,以后你会被欺负。女人这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嫁人吗?”
  苏妈妈是比较传统的农村妇女,她从出生到现在,灌输的就一直是相夫教子的思想。
  就认为,女人除了结婚生子,也没有什么的事业,关于那些女人也能顶半边天的思想,其实她并不怎么赞成。
  苏然当然知道妈妈是为自己好,不能说妈妈的思想不好,她从小就是这么被教育的,一时之间那也是改不了的。
  这是三观问题,这也是苏然一定要找一个三观吻合的老公的真正原因。
  三观不吻合,以后天天去吵架吗?那样的婚姻,只会更累,那样的话,她还不如不结婚,直接独身呢。
  但是,如果不结婚,父母太婆他们这一关,她肯定过不了。
  特别是在农村里,很多人都看着呢,如果她不结婚,家人肯定会被嗤笑,这也是她非常头疼的事情。
  她倒是想不顾一切,但是她得顾及家人的想法。
  所以她提出了这个条件。
  平安县说大不大,但说小又并不小。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三观吻合这个条件,并不难找。
  她才不会在乎对方是穷是富。
  穷没关系,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够过上好日子的。
  但是如果三观不合,哪怕家里条件好,以后更多的也会是争吵。
  这样的婚姻她情愿不要。
  ……
  不管苏然怎么想,苏家人在对待她婚姻的问题上,那是比较一致,那就是必须得选一个好的对象。
  既然苏然说到那个什么三观,要思想一致,那么他们也就往这个方面想。
  哪怕苏然说农村人都没事,苏太婆还是优先考虑了城里人。
  在苏太婆眼里,自己的曾孙女那是千般好万般妙,怎么能够委屈了她呢?
  城里人也能够找出那种三观合的。
  苏太婆认识了那么多人,又知道苏然是个顶顶好的姑娘,给她做媒的人,那都可以从家门口排到外面了广场。
  苏然是苏家村第一个考上高中并从高中毕业了的女孩。
  就算是男人,高中毕业了的,在苏家村都是十个手指头都能够数得过来。
  可以想象得出,在苏家村高中生是多么的吃香。
  更别说苏家村了,就算是镇上,那也并不是特别多。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