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苏厨 > 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穿越者
  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穿越者
  千年之后,五苏祠。
  导游小姐姐们穿着古代仕女服装,相貌温婉,身材婀娜,谈吐得体。
  专业知识非常丰富才是重点。
  说是祠堂,其实是一个大型纪念性场所,中间是一个大广场,广场左侧是眉山苏氏学术研究会,右侧是一个大型博物馆,前方真正的祠堂部分反倒是很小,乃是原纱縠行苏宅的旧址。
  旧址仍然保持着原先的风貌,不过门口有一座石头屏风。
  一位衣着朴素,戴着黑边眼镜,背着双背帆布书包,相貌文秀的年轻人,正看着上边镌刻的那首《卜算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聘请来讲解的导游小姐姐对眼前这年轻人印象很好:“你是学生?哪个学校的?”
  年轻人说道:“我是电子科大的,才从东胜州大湖区回来,刚在那边做完一个野牛电子跟踪的志愿项目,回来离开学还有几天假期,就来眉山玩玩。”
  “哦。”小姐姐点头:“我也是志愿者,川大历史系的。”
  说完开始对年轻人介绍:“这是苏文公《麈尘录》里的一首词,据他记载,乃是京师大学堂一名毛姓图书管理员所作,为平生最爱。”
  “后人觉得,这首词和苏文公的生平,契合异常,故而颂扬得很广。建广场的时候,就将它刻在了这里。”
  “京师大学堂毛姓的图书管理员?”年轻人回忆了一下:“好像没什么印象。”
  小姐姐在心底里偷偷翻了个白眼:“是的,后人对苏文公生平追索极深,可是都没有找到这位管理员,也是个谜团了。”
  带领着年轻人绕过是屏风,前方就是祠堂正门,门上挂着一块大匾额,匾额上四个飞白大书——“辅神庇圣”。
  小姐姐解说道:“这道匾,是德宗皇帝赵茂亲笔御题。”
  “说起来这里也是一桩公案。苏文公去世后,德宗皇帝命群臣拟文公哀荣,可文公历仕仁、英、神、圣、德五朝,功高盖世。群臣以为当在王安石、韩琦、富弼、欧阳修之上,然功绩太多,议论也就不一。”
  “最后还是德宗定议,认为文公最大的功绩,在辅佐神宗,扶保圣宗,奠定千秋万代之丕基。于是亲书了‘辅神庇圣’这四字碑额。”
  年轻人点了点头:“嗯,德宗这手飞白,倒是颇肖其祖,还青出于蓝。”
  小姐姐稍微有些惊讶:“你有见识啊,大家都知道十一王爷瘦金体精妙,但是神宗的书法却因后来那次显谟阁大火,没有传世的。”
  “有史载说他‘善飞白’,德宗仰慕神宗,自幼习练,也颇得神髓。”
  年轻人笑了:“这字写得比他祖父好多了。”
  小姐姐揶揄地笑道:“难道你还见过神宗的字不成?”
  “啊?”年轻人不禁愣了一下,赧笑道:“有宋一朝,书风自苏黄米蔡方得大行,其后宫中才多有名师。”
  “比如端王就是从黄山谷追求书道,因此后人迈越前人,也不奇怪。”
  小姐姐抿嘴笑:“虽然有些道理,不过艺术和科学不一样,积累的东西一文不当,突破创新才价值千金。”
  “赵佶乃是宗室里的书画天才,就算他的后人,也没有能迈过他的。”
  年轻人微微一笑,也不想和漂亮小姐姐抬杠:“说得也是。”
  等到进入祠堂,却是一个小方院,周遭都是售卖书籍、字画、刺绣、瓷器、美酒、小吃的专柜。
  小姐姐说道:“当年纱縠行苏宅便是这样的结构,迎门的小院是接待丝绸商人,看样品的地方。苏文公改造川中丝织、纸墨、印刷、瓷器、酒业,造福千年,眉山的特产,这里都有。”
  推销得很艺术,年轻人看了一圈,只对书籍比较感兴趣,于是来到专柜之前。
  这里是琳琅满目的各种图书,除了当代名家对苏家各位人物所作的《评传》、《生平考》、《著作年表》、《轶事汇编》等论文类作品外,还有后人以他们为艺术形象,所创作的纪传体文学作品,既有古代评话、传奇,也有今人的小说。
  然而这些,只占了整个书店的一半,另一半,则是苏家人的原著,堪称汗牛充栋。
  每次带着游客来到这里,看着他们吃惊的样子,身为眉山人的小姐姐就不禁骄傲。
  “这里都是苏氏一门所作的文字,包括天文、地理、医药、机械、化学、物理、数学、哲学、政治、军事、经济、诗词、散文、戏剧理论、音乐理论、绘画理论、小说、奏议、书信等多种。”
  “我们博物馆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整理出版苏门诸子的原稿高清影印版,一直没有停止过,让大家能够在阅读文字的同时,还欣赏到他们当时的书法,修改笔迹,创作心态。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出全。”
  “因为根据不完全统计,光五苏祠的主角,苏颂、苏洵、苏油、苏轼、苏辙五位,他们的著述就高达八千万字,其中仅苏文公就多达五千万。”
  “那是《麈尘录》和《伦理》的加成。”年轻人微笑摇头,突然问道:“《厨经》有多少字?”
  “啊?”小姐姐不禁愣了一下,很少有游客会关心这个:“我只知道《厨经》记录了菜品六千七百多道,各式调料近百种,酒类六十多种,字数还真是不清楚。”
  不过小姐姐很敬业,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手机:“我查查看……”
  “不用不用。”年轻人赶紧制止:“我们继续吧。”
  小院中间竟然是个供烧香烛的铁架,年轻人一看不禁莫名其妙:“这是干什么用的?”
  小姐姐很无奈:“仅到绍圣年间,眉山苏氏就已经‘一门十进士,父子两探花’。”
  “大家都说这里是天下文气所钟,每年都有很多考试的学子来这里参拜。”
  “有些迷信的父母,还要在屋外燃香烛,好几次差点引发火灾。”
  “最后博物馆觉得,不如专门给这些人设置一个烧香烛的地方,总比他们四处乱来的好。”
  “啊?”年轻人不禁啼笑皆非:“当年京师大学堂可是有拿鸡蛋砸明润雕像的传统,怎么到现在还拜上了?”
  “是吗?”这故事可是连小姐姐都没有听说过:“我怎么都不知道?”
  “元符九年京师大学堂数学院的期末考试,压轴题就是苏明润出的,原题是——请证明:到平面上两定点距离比相同,且比值不为一的动点,其轨迹是一个圆,并请求出该圆半径。”
  “一句话,五张草稿纸,绝大部分考生都吃了零蛋,于是愤怒的学生们跑去苏文公的雕像前拿鸡蛋回请他,因为听说苏文公从夔州任上就留下了病根,最讨厌吃鸡蛋。”
  “打那时候起啊,每逢期末考,学院就形成了这么个传统,这叫‘拜苏公,破零蛋’。”
  小姐姐听得娇笑不止,还真拿起手机查了查:“诶?你说的这道题还真有……不过苏文公是不是讨厌吃鸡蛋……诶,也查到了!”
  当下手机:“但你说的学生砸雕像的事情却不见记载,肯定是骗人!再说了,活人为什么会塑雕像?”
  “皇家杰出贡献终身成就奖啊,有塑像的!”年轻人有口难辨:“这是真事儿,估计……后来苏文公地位愈加崇高,朝廷将这事儿给禁了吧。”
  说完不禁叹气:“设若苏文公在天有灵,只怕他更喜欢学生们请他吃鸡蛋,而绝不愿意享受这样的香火。”
  小姐姐笑道:“苏文公不高崖岸,提举京师大学堂期间和学生们斗法的段子,都给编成笑话集了,就算拿鸡蛋砸他雕像,那也是喜欢他的一种表现。”
  “这倒是真的。”年轻人点头:“到了七十多岁,每年开学还要拿着扫帚去校门前冒充扫地老头,偷听新生对学校的印象和意见,接着聊天骗人家给学校提建议,可也是只有他才做得出来。”
  说完补充了一句:“不过学生们真的非常喜欢他。”
  走过小院就是祠堂正厅,迎面是三尊蜡像,手持牙笏端坐,两个紫袍一个红袍,倒是栩栩如生,中间的是苏颂、左边的是苏洵、右边的苏油。
  这不是按照官位和成就来的,而是按照兄弟年齿来的。
  旁边侧位也分坐了四人,里间两个年纪较大紫袍官员的相对而坐,一胖一瘦,乃是苏轼和苏辙,外边两个年纪较轻的也相对而坐,一个锦袍,一个紫袍,正是武职的扁罐和文职的漏勺。
  外围还有一圈人物,都是朱紫锦袍加身,则都是四人的子嗣了。
  小姐姐介绍道:“这里供奉的人物其实远不止五苏,不过祠堂最早建立于睿宗年间,当时只供奉了苏颂、苏洵、苏油、苏轼、苏辙五位,虽然后来做了增加,但是大家还是习惯叫这里五苏祠。”
  “苏氏一门,苏颂做到了参知政事;苏辙做到了右仆射;苏油做到了左仆射;后来做到宰相的还有苏迈,苏轭,做到参政有苏迨,苏迟。加上做到使相的苏轶,时人称之为‘一门七相’。”
  年轻人笑道:“苏子瞻大而化之,杵儿后来做了驸马,不然的话,怎么都应该一门九相才对。”
  小姐姐点头表示同意。
  欣赏过蜡像之后,转入后进,却是一间独立的祭室,同样是一奉四配十二哲的格局。
  小姐姐介绍道:“德宗之后,苏文公地位越来越高,先是进入文庙,列于孔圣之侧。到一百二十年后的襄宗年间,始尊为理昭王,从文庙独立了出来。”
  “祭典与文宣王、武成王比。以张载、陈昭明、苏容、陈梧为四哲,以沈括、邵伯温、卫朴、贾宪、朱吉、刘益、石通、李擎、李诫、毕观、郏亶、蔡京为十二贤配享。”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两名女性。苏容和毕观,她们也为理学的奠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是除女娲外,华夏第一次有女性得配文宣、武成、理昭级别的国家祭仪。”
  “苏山长和观儿,她们当得起。”年轻人表示完全赞成。
  “还有一点,陈昭明、苏容、陈梧,这本是一家子,这也是非常特殊的地方。”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年轻人微微点头:“倒是妥帖,不过蔡京担任过两任首相,怎么却掉到了尾巴上?”
  小姐姐说道:“这里只论学术,不论官阶,蔡京是以在经济学上的创建入选的。”
  “那为何没有赵宗佑?”
  “呃……”小姐姐越来越觉得眼前这年轻人不简单,连谥法都能张口就来,元符九年明算科试题这么冷僻的知识都知道,恐怕就连博物馆里的博士生都没这水平。
  而所谈的话题,所问的问题,也总是在关键点上,赶紧解释道:“赵宗佑按道理说也应该配享的,不过当时议者认为他是宗室,不当在理昭王之下,与苏颂、苏八公、张方平同理,因此不入配享。”
  年轻人伸出中指顶了顶眼镜架,嘀咕道:“这可就真是亏大了……”
  从大殿里绕出来,却是一处后院花园的格局,那棵黄荆树,还有那棵荔枝树,都还在。
  这里也被布置成一个小展览馆,陈列着几苏的仕途、成就、著作、交游等科普性的展板。
  同样的,这里也有一个书店。
  花园后面还有一个水榭,从水榭出去,就是一个新建的小公园。
  小公园的草坪上,有几尊大理石雕刻的仕女。
  小姐姐说道:“当时的苏家,是女性最自由一个团体,很多苏家女性,也都做出了杰出的成就。刚刚那个书店里售卖的,都是她们的诗词、哲学、伦理、义理、音乐、金石、考古、评论等专著。这里是她们的雕像。”
  年轻人一个个地认过去,观书的程夫人、制版的苏八娘,描瓷的二十七娘,仗剑的石薇,手持量角器的苏小妹,著书的毕观,都是或站或坐。
  只有一个女子,拿着酒杯,以肘支身,仰视天上的白云,若有所思,那就是易安了。
  毕观的身侧还有两名女性,一个年长的在调琴,年幼的在吹箫。
  调琴的是绿箬,年幼的却不认得,年轻人不禁问道:“吹箫的这位是谁?”
  导游小姐姐都惊着了:“你知识如此丰富,不知道她?她就是苏逗的妻子,华仙公主啊。”
  “哦是她啊……”年轻人这才明白过来:“我只见过她小时候……”
  “对。”导游小姐姐说道:“华仙和杵儿七岁同窗,十八岁成亲,大家对她印象最深的,就是七岁入学时,初次见面三难苏逗的故事。”
  “嗯。”年轻人说道:“事后孟皇后就给两人定了亲。”
  小姐姐继续说道:“结成夫妻后,二人跨过大海,华仙公主襄赞夫君治理新宋洲,聪慧仁德,土人以为神灵,也是了不起的女性。”
  看过雕像继续向前走,公园里还有一个碑林,却是几苏和他们的门生故旧知交的相关书法作品,以及历代文人评价几苏功绩的诗词文章。
  年轻人在这里所耗的时间最多,一路欣赏着,一路给小姐姐讲解碑上的法帖、信件、诗词的来历,还有人物之间的关系,作者的履历,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发生的许多故事。
  后人的他不知道,但是与几苏同朝同时代的那些人,可以说一清二楚。
  导游和游客到此来了个颠倒,小姐姐却听了个兴致盎然,心中对年轻人不禁越来越佩服。
  等到来到一块碑前,年轻人停了下来:“诶?明润……呃苏文公这诗我却是没见过。”
  小姐姐讶异道:“怎么可能?这首诗可是苏文公最有名的一首呢!”
  年轻人又细读了一遍碑文:
  蟆颐山下此江深,雨野烟亭次第分。
  屐笠迟归穿鹿寨,囊壶几罄越藜门。
  停叶瑶弦诚自晦,弥风松酒不长温。
  桃花远意容吾醉,叵耐春溪易误人。
  “没啥特别出彩的地方啊?”
  小姐姐抿嘴一笑,自己终于有胜过这年轻人的地方了:“苏文公晚年九十以后,据说人已经糊涂了,经常胡乱瞎画些素描,当时没人能够明白,文公画的到底是什么。”
  “后来人们才发现,里边有大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大型水电站、大客机、计算机、基站、火箭、卫星、空间站、潜艇……”
  “再后来,一个叫二子的网络写手,从这些图画里得到了灵感,开了本连载,就是以苏文公为主角。”
  “书中的文公,却是从我们现代穿越到古代去的。”
  年轻人摇了摇头:“怎么可能?明润虽然学识丰赡,但那都是来自三坟五典,圣人经义,俯仰天地,综析人伦。”
  “其诗词、文章、道德、义理……有岂是普普通通一个今人,穿越过去就能够轻松成就的?”
  小姐姐笑道:“你这是专业人士的口吻,老百姓才不管呢,他们就喜欢猎奇。”
  说完一指碑文:“而且人家还找到了证据。”
  “证据?就这个?”
  “你将这诗每句第五字连起来读一读。”
  “此,次,穿,越,诚,不,容,易……啊哈?”
  小姐姐得意地道:“这首诗也是苏文公作于九十之后。据说他那时最喜欢的,就是在艮岳下的芙蓉池钓鱼。”
  “开始糊涂后,就常常把万岁山当成蟆颐山,把景龙江当做玻璃江,以为自己在眉山老家。”
  “这就是苏文公最著名的‘穿越诗’,二子咬死说这就是证据,苏文公是今人穿越到古代的证据!”
  “至于他的学识,那也是他穿到那边去后重新学的,这叫‘六经注我’!”
  “现学的……”年轻人不禁恍惚了起来:“原来如此啊……”
  “喂!”小姐姐伸手在年轻人眼前晃了晃:“你没事儿吧?”
  看着小姐姐漂亮的小手,年轻人啼笑皆非地嘀咕道:“别说,还真有可能啊……”
  “怎么可能?!”苏油很明显是小姐姐的偶像,急了:“那是二子混账!为了订阅故意歪曲我们华夏先人的成就,说得就跟我们捡现成便宜似的!”
  “这么一说还是你有理。”年轻人立刻站到了小姐姐的这一边:“不是亲历者,都不知道那段时间的艰难……”
  从五苏祠出来,小姐姐对年轻人的好感更是倍增,见年轻人同她告别,转身离开,咬咬嘴唇,突然喊道:“喂!”
  年轻人转身:“还有事吗?”
  小姐姐想了想:“你的历史知识真是渊博,我的导师陈鲁平先生正在招收宋代历史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想不想试试?”
  说完低了头:“这样你就是我师弟了……毕业后,还能一起留在博物馆工作……”
  年轻人说道:“我是学信息工程的,历史只是爱好……”
  小姐姐就好想吐槽,就你在碑林里说的那一通,你都是爱好,叫我这专业的情何以堪?
  想了想,嗯,还是要给导师争取一下好苗子:“你熟悉《宋史》吗?”
  年轻人说道:“熟悉倒是熟悉,不过我就只熟悉圣宗朝以上。”
  “够了够了!仁英神圣,乃华夏数千年来最大变局!此次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就是这个。”
  “除了个人传记和人物关系,你还有什么拿手的?历史方面?”
  “个人传记和人物关系我只能叫一般,我这个人不太喜欢朝政……”
  小姐姐已经想捋袖子,再谦虚我可要打人了,却听年轻人继续说道:“拿手的嘛……主要还是古代数理,易数也还过得去,剩下的……大约就是十五志里的那部分——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艺文。”
  小姐姐都要哭了:“你到底是什么怪物?爱好者怎么可能喜欢那些?导师出题最喜欢从这些里边选,弄得人一个头两个大……”
  说完摸出手机:“加微信加微信,以后你就是我的作业帮了。”
  等两个人加了微信,年轻人问道:“你真觉得我行?”
  “当然行!”小姐姐对年轻人比对自己还有信心:“十五志都能搞明白,导师以后绝对对你偏心……诶?你头像是个啥签名?干一?”
  年轻人笑道:“这不是签名,这叫花押,代替签名用的。”
  “这个也不是干一,却是三个数字的合体……二十一。”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