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乱明 > 第361章
  周凤哼了一声,道:“到时候还不是被你打入冷宫的命!你倒是说啊,谏官与融合朝廷有什么关联?”
  林纯鸿道:“天下有功名者,只要通过考核,都可以成为光禄院中的谏官!”
  周凤陡然明白了,设立谏官哪里只是为了融合朝廷?恐怕最重要的落脚点,还是想引入一股反对势力,每日盯着荆州的那些大佬!
  周凤盯着林纯鸿有点花白的鬓角,突然觉得一阵心疼……
  第六百六十九章 光禄院(四)
  崇祯十四年三月,神卫军团由重庆出发,经桐梓抵达贵阳府。同时,天策军团由湖广南部的辰州出发,几乎与神卫军团同时抵达贵阳。
  韦悦翔忙着接管贵州全省的防务,楚文山则率领天策军团继续前进,经曲靖,最终抵达昆明,开始接管整个云南的防务。
  最终,楚文山派兵经玉溪抵达红河,并顺流而下,打通了与骁卫军、龙虎军团的联系。
  自此,整个西南三省,皆被荆州军接管,荆州遂开始在西南三省各府各县进行改制。至于多如牛毛的土司,除了极个别主动要求编户齐民外,林纯鸿下令暂时不必理会。
  几乎与西南三省同时,湖广南部、两广、福建、浙江、江西都开始了改制。唯有南直隶,林纯鸿有意给复社、东林党折腾的时间,下令暂缓。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荆州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几乎所有的弓兵队长,都出自于本土本乡;几乎所有的部门长官及属吏,都在荆州进行了培训、实习……
  尤其是湖广南部和四川,荆州渗透多年,几乎已经到了林纯鸿一声令下,改制便应声完成的地步。
  史可法看着荆州在广阔的区域内顺风顺水,再看看安庆、庐州的举步维艰,这不得不他让萌生退意。就连一心折腾虎丘书堂的瞿式耜、张溥,见到培养出来的小吏几乎有一半跑到浙江、江西乃至西南求职,也心灰意懒。
  直到现在,瞿式耜和张溥才想起黄宗羲当初的劝谏:改制之事,还不如交给林纯鸿去做。
  正当史可法、瞿式耜和张溥聚在一起,商议如何体面地退出改制一事时,堵胤锡忽然从庐州赶到虎丘,向三人展示了黄宗羲、顾炎武的邀请函。
  “设立谏官制度?亭林先生和南雷先生在荆州发出邀请?”
  堵胤锡带来的信息量太丰富,让史可法三人的脑子一时有点短路。
  堵胤锡并没有详细解释的意思,只是从袖中掏出一份辞呈,递给史可法,道:“今日至虎丘,主要是想辞去署理安庐弓兵一职,另外,还想向三位辞行,不才近日准备接受亭林先生和南雷先生的邀请,至荆州商议设立谏官制度。”
  堵胤锡乃史可法麾下第一可用之人,见堵胤锡准备跑到荆州去,史可法心里泛酸,道:“区区一谏官制度,值得仲缄千里迢迢地跑到荆州去?朝廷有都察院,已有顾问、劝谏之功能,林纯鸿又重新折腾一套,估计也没安什么好心!”
  瞿式耜、张溥表示赞同,都劝阻堵胤锡前往荆州。
  堵胤锡道:“暂且不论林纯鸿有何祸心,单单看林纯鸿设立谏官制度,就黎民苍生、对朝廷都有好处。既然有好处,不才就想去试试。更何况,林纯鸿开了荆州以外的人参与制度设计的口子,若不抓住机会施加我们的影响,岂不可惜?”
  堵胤锡的话,让瞿式耜、张溥和史可法感到羞愧。当初,设立大明银行时,林纯鸿也开了口子,放任天下人讨论,只可惜他们当初鼠目寸光,没有坚持到底,致使现在大明银行一直被林纯鸿所把持,就连朝廷都难以插手。
  瞿式耜习惯于将林纯鸿往坏处想,这次也不例外,继续劝阻道:“朝廷已有都察院,谏官也是有的,林纯鸿另立一套,无非就是想重复大明银行、工部的那一套,抢夺中枢都察之权,仲缄前往荆州,正好为林纯鸿张目。还望仲缄不要被林纯鸿蒙蔽了双眼。”
  瞿式耜的劝谏之辞,倒提醒了张溥,张溥灵光一闪,忽然问道:“都察之权有什么好抢的?抢过来在自己身边留一群批评、劝谏的人?”
  张溥的话,让瞿式耜和史可法陡然明白过来,对哦,抢夺都察权就是往自己身上套绳索的事,有什么好争的?
  史可法道:“如此看来,林纯鸿只抓住谏官这点,丝毫不提监督之类的,就是为了享受提建议的好处,而去除监督之类的套索。”
  堵胤锡默然。
  与史可法三人习惯于从阴谋看待林纯鸿不同,堵胤锡习惯于从做事的角度看林纯鸿。这固然有受马世奇影响的因素,也与他本人看问题全面、深刻有关。
  这次,史可法在安庐改制举步维艰,堵胤锡慢慢发现,史可法能在安庐巡抚位置上安坐,得益于士大夫阶层的支持,现在要用士大夫的授权去反对士大夫,这事要是做得成,还真叫有鬼。
  反观林纯鸿,起家时就亲自谋取利润,后来又繆力支持工商,从海上、陆上征收了大量的税收,也就是说,逐渐壮大的海商及各地工坊主是他的力量源泉之一。再算上荆州新贵、荆州军将士的支持,林纯鸿去反对乡村豪绅,自然如泰山压顶,将豪绅们碾得一点渣都不剩。
  堵胤锡发现这点后,细细琢磨林纯鸿的各项政策,陡然发现,林纯鸿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推动士大夫接纳他,支持他,这从朱之瑜、马世奇等人成为荆州的核心就可以看出。
  另外,林纯鸿在江南多次掀起论战,目的也在于此。
  既然有了这个想法,堵胤锡得知林纯鸿欲设置谏官后,一眼发现了林纯鸿的真正用意:将大部分开明的士大夫纳入荆州体系中!
  堵胤锡陡然兴奋起来,既然士大夫能以一个整体进入荆州体系,就是让林纯鸿主导大明有何不可?
  当前,就应该趁谏官制度未定,竭力让士大夫获取更大的权力!
  ……
  正当史可法三人劝阻堵胤锡前往荆州时,黄顾二人的邀请函送至张溥、瞿式耜手中。
  史可法三人面面相觑,不知林纯鸿在唱哪一出戏。
  堵胤锡提醒道:“莫非林纯鸿想把所有在野的名士纳入谏官体系?”
  四人商讨一阵,瞿式耜、张溥最终拿不下脸面,拒绝了黄顾二人的邀请。堵胤锡则一叶扁舟,径直向西,往荆州赶去。
  相比较江南士大夫的扭扭捏捏,不情不愿,郑芝龙听闻林纯鸿欲设立谏官制度后,一眼看出了林纯鸿有可能分享顾问权,根本不等任何邀请,只发函知会了林纯鸿一声,便派出了以郑鸿逵为代表的庞大阵容前往荆州,参与制度设计。
  自大明银行设立之后,郑芝龙的想法就变得非常简单,只要林纯鸿想干的事,一定要参合一脚,不仅没有什么损失,反而能收获意外的好处。如大东洋商号、福建改制,都是最明显的例子。
  林纯鸿大喜,令姜淑让将郑鸿逵一行隆重迎入荆州,施以极高的礼遇。
  郑鸿逵的到来,至少表明,海商团体开始自发地争取权力,这与林纯鸿精心呵护下的海商显然不同。
  同时,郑鸿逵一行极大地扩大了参与人员的范围,不再局限于荆州内部及一帮名士。
  郑芝龙高调参与,无疑刺激了洪齐云一帮人,就连老西的代表范毓宾也坐不住了。双方接触之后,组成了更为庞大的代表团,前往荆州,参与谏官制度的设立。
  一时间,各路名士、商贾纷纷汇集至荆州,致使荆州客栈爆满、人满为患。
  人员众多,林纯鸿令张道涵转而对制度设计的程序进行设计,并公之于众。首先成立特别工作小组,由林纯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张道涵、朱之瑜、李崇德、彭新、黄宗羲、顾炎武、郑鸿逵、洪齐云等。
  然后由中书府、监察府和黄顾二人拟定三份方案,由特别工作小组结合三份方案,拟定一份新的方案,再交由众人讨论。
  由于参与人员过多,张道涵令所有人按照籍贯分组,分为两京十三省及海外组十六组,由各组分组讨论,将意见汇总至特别工作小组。
  特别工作小组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后,然后再交由与会人员表决,若同意人数超过六成,谏官制度设计便大功告成。
  荆州闹出偌大声势,朝廷自然不会不知。
  反应最为强烈的,自然非都察院莫属,几乎所有御史齐上阵,奏请朝廷阻止林纯鸿胡作非为。
  所有奏章,都被朱由检留中。
  朱由检显然比这帮御史清醒,知道林纯鸿想做的事情,他根本阻止不了,与其受辱,还不如静观其变。
  这里面,态度最值得玩味的要数杨嗣昌、陈奇瑜一帮人。杨嗣昌至今未置一词,就当不知道这件事一般。
  杨嗣昌当然看出,林纯鸿折腾谏官一出,有完善行政、监察的意图,也有抢夺朝廷中枢之权的意图。不过,设立谏官的本质还是往自己身上套索,单单凭这一点,杨嗣昌、朱由检就有点乐观其成的意思。
  可是,荆州把声势闹得越来越大,名士、商贾纷纷跑到荆州,搞得荆州倒像是中枢似的,这让杨嗣昌、朱由检觉得脸上无光。
  杨嗣昌想来想去,建议朱由检以巡视地方的名义派出钦差,至荆州对整个谏官制度设计进行干预,若有机会,顺势抢过主导权。
  朱由检应同,遂下旨,以李绍翼为钦差,巡视湖广。
  第六百七十章 光禄院(五)
  作为一名搅局者,李绍翼出京师,踏上了旅程。
  一般而言,从京师至荆州,都从通州乘船,经运河一路至扬州,然后再逆长江而上,抵达荆州。这一路下来,恐怕要花个把多月。
  这个把月下来,恐怕荆州已经将所有的事情都搞定,哪里还轮得到他搅局?
  所以,李绍翼从京师直接做马车南下,经保定至河南,在河南叶县时,李绍翼还特意乘坐了马拉车厢,享受风驰电掣的感觉。
  在方城时,李绍翼才坐船,过汉漳运河,直抵荆州。
  李绍翼倒有搅局者的自觉,一路盘算如何应对荆州方面的冷淡及阻扰。哪想到,到了荆州后,非但没有受到冷遇,还得到了林纯鸿的热情招待。
  林纯鸿甚至还当着各路人马的面,手指李绍翼,畅言道:“李侍郎,有经天纬地之才,本候倾慕已久。禹州别离后,至今已有数年,今日当与李侍郎好好叙旧!”
  李绍翼搞不清楚林纯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打哈哈将林纯鸿赞美一番,还不忘回顾禹州密切合作剿匪的往事。
  各路人马当然知道李绍翼前来荆州所为何事,刚才还担心荆州与李绍翼火星四射,闹得不可开交呢,现在见两人相谈甚欢,终于放下心来。
  招待已毕,张道涵、朱之瑜邀请李绍翼加入特别工作小组,李绍翼婉拒道:“皇上令下官巡视地方,也就是走走看看,并未让下官插手地方事务。”
  李绍翼将“地方”二字说得非常重,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设立谏官制度,他会在一旁监督,若荆州守着地方的本份,他不会去管,若荆州试图向中枢权力伸手,说不得了,他一定会插手。
  张道涵和朱之瑜不以为意,任李绍翼在荆州四处走动。
  李绍翼说不会插手,等于放屁,转眼就将承诺忘在了脑后。待他安歇下来后,黄宗羲、顾炎武二人来访,李绍翼就着张道涵设计的程序,指手画脚道:
  “特别工作小组九人中,林纯鸿担任组长,荆州的人占了四人,若算上洪齐云,就是五名,既然如此,什么事还不是他们说了算?林纯鸿倒是奸猾,既获得好名声,又有了实质好处!”
  黄宗羲、顾炎武一听李绍翼的话,不由得心里暗自叹气:林纯鸿好像没有从此事获取声望的打算,也从来没有宣称放弃主导权,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黄宗羲问道:“还请问李侍郎,杨阁老目前到底是什么态度?”
  李绍翼叹道:“能有什么态度?走一步看一步吧。若谏官制度设计对朝廷有利,杨阁老自不会固步自封,当着力推行至全国;若制度对朝廷有一丝一毫的侵害,杨阁老当抗争到底。所以,李某还请两位为苍生计、为朝廷计,据理力争,不要损害朝廷!”
  黄宗羲和顾炎武都道:“不用李侍郎吩咐,我等自会如此!”
  黄宗羲和顾炎武辞别后,各路名士相继拜访李绍翼,李绍翼皆好言抚慰,要求各位为朝廷据理力争。
  ……
  李绍翼抵达荆州,只不过是小小的插曲,谏官制度的设计,正稳步向前。
  当三份方案出台后,特别工作小组进行了第一次统筹会议,就谏官机构的架构进行了第一次合议。
  有趣的是,中书府和监察府见将谏官机构至于本部管辖下的希望不大,都提议增设谏官机构,独立于中书府、监察府和都督府之外,成为第四大独立机构。这倒与林纯鸿的构想不谋而合。
  至于名字,林纯鸿提议叫光禄院,众人大喜,都认为这个名字好。
  相对应的,在各省、各府、各县,中书府和监察府都认为有必要设立各级光禄院,对各级行政机构、监察机构行使顾问权。
  而黄顾二人也赞同设立各级光禄院,但反对在荆州设立最高级光禄院,建议由监察府对各级光禄院的工作进行登记备案。
  黄顾二人的用意,与会的当然心知肚明:若设立最高级光禄院,从名义上来说,就在抢夺朝廷的中枢权,最终会让朝廷声望受损。
  黄顾二人的提议,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皆认为:荆州之决策,关系到大明绝大部分区域的福祉,荆州不仅需要谏官,而且需要水平相当高的谏官。
  朱之瑜试图说服黄顾二人:“两位明鉴,荆州虽为大明朝廷地方机构之一,却管控着大明绝大部分地域,这是事实,还请两位不要视而不见。名义是名义,若光为了名,影响千千万万黎民的福祉,则有因小失大之嫌!”
  黄顾二人坚持认为,朝廷中枢地位不容觊觎,这点绝不能让步。
  合议一下子陷入僵局,暂时休会。
  私下里,郑鸿逵找到黄顾二人,劝谏道:“好不容易让江陵侯开了口子,让我等有参与制度设计的机会。若两位继续坚持不让步,让江陵侯改变初衷,我等连参与的机会都没了,到时候还不是荆州说了算?弊大于利!”
  黄顾二人对郑鸿逵的劝谏不置可否,只是将今日之争议汇报至李绍翼处。李绍翼对二人大加赞赏,建议两人坚定立场,不要退让。
  张道涵、朱之瑜、李崇德、彭新等人对林纯鸿引入黄顾二人本就不满,现在更是对黄顾二人油盐不进抱怨不断。
  彭新提议道:“不如明日投票,让他们说不出话来!”
  张道涵、朱之瑜、李崇德也有此意,甚至还琢磨着,如果以后意见有分歧,就投票解决,干脆把黄顾二人气走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