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快穿之极品的美满生活 > 快穿之极品的美满生活 第78节
  这问其实也就问问,五岁的小孩哪里又懂什么学手艺,其实周大郎对于爹娘口中偶尔出现的大姐印象已经不大深了,只记得大姐是一个十分勤劳能干的,离开家也有一年了。
  这会儿听见周父这样说,一脸茫然,周父也不在意,毕竟在他看来这实在是一件好事,这就够了。
  一家人也没有着急去镇上回复,毕竟儿子也还小,好歹好好养上几个月,到了师傅家学手艺可就没有在家里这么舒坦了。
  过了两个月,周母再三催促之下,周父才准备带着大儿子一起去镇上,这次周父也要去镇上,把儿子送到木匠师傅家里亲自看看情况。
  拜师傅嘛,肯定要有一套拜师礼,这线虽然是周念夏这个当女儿的牵的,可是周父周母是在没有把握,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女儿会老实替他们出了这份拜师礼,还是自己准备好省的到时候出丑,别搞砸了。
  周念夏见自己说过学徒工的事周家就不再来人,还以为周家不愿意结合接受这个提议,遂也就作罢不再多想。
  谁知这日,刚回到自己屋里歇息的周念夏,就又收到消息说家里来人了,周念夏注意到来的貌似是好几个人,心里也顿时有了猜测。
  在箱笼里摸索片刻,周念夏取出一包点心来,这是她伺候的大小姐赏的,刚好还没有拆动呢,正好这次给了周家人,总归一百步都走了九十九步,也不差给这临门一脚的好处了。
  这次将人送进去,她以后可是能省掉多少麻烦啊,可谓一劳永逸,只希望这个孩子能有点长进,,真的学到点手艺,那以后周家就再也不是她的责任了,虽然她自己现在也并不觉得,可作为现今周家唯一一个有收入的人,她过去这段时间的遭遇不可避免。
  这就是不患穷而患不均,一群人都穷不是问题,其他人都穷就你富,那就是你的问题了,也活该你被打秋风,完全没有道理、却又合该如此。
  周念夏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给摘出去,至于这周家大郎以后是为周家任劳任怨还是如何,那都不关她的事情了。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没有道理的,也有很多事情压根不能讲道理,比如婚姻、比如父母子女。
  第143章 养女篇8
  这次去老木匠家的一程, 周念夏自己并没有亲自去,而是再次托了这段时间以来关系亲近不少的小玉儿带路过去, 也是为了减少点双方之间的联系,她是想解决麻烦、可不想带回来个□□烦时时纠缠。
  理由也是现成的,毕竟是丫鬟, 总要在主子身边时时侍候, 送上一盒主子赏下来的点心、面子上过得去也就行了,至于感情这种东西周念夏觉得双方之间并没有多少, 不说周父周母这样的罪魁祸首,就是几个年幼的弟妹作为既得利益者, 享受着她卖身得来的钱财才能安然度日,又何来的无辜。
  她愿意花一些钱财给周家一点生存下去的机会,也给自己免去一些烦扰,也希望周家后面要识趣啊, 周念夏这么想着。
  却说另一边,周父周母带着年仅五岁的周大郎, 跟着小云儿矫捷的步伐,在小镇子上由东向西一路行去,最终在一处偏僻的小巷子处停下,一路上, 小兰儿都尽职尽责的和周父周母讲解着这户人家的情况以及他们挑选学徒的标准,再到周念夏为此付出的银子。
  在小小的小云儿眼里,周念夏对这件事情也是颇费了一些心思的,当然, 这心思具体表现在哪她还不是很明白,只是听自家姐夫说过一句,也就记在心里了。
  无疑,小云儿和周念夏的交往,一开始可能是巧合下的结识,只不过后来双方有意的交好对方,关系才进一步亲近起来。
  对于周念夏而言,这是打入杨府家生子内部的一个重要机会,所以不大爱交际的周念夏才会有那么多耐心和小云儿往来,当然,这份前提是小云儿确实是一个识进退的好孩子,曾经已经是老太太的周念夏如此评价与如今的自己差不多年龄的小伙伴。
  而对于小云儿而言,小伙伴的情谊与自家姐姐嘱咐交好的概念并不冲突,也就欣然接受、也乐于为新朋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才是两人和谐相处的缘由。
  老木匠家里不知道今天就有人来,但是也并不觉得突然,他招的学徒是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在这儿当学徒顺带贡献些自己的力气;而这份人用钱卖去的学徒名额,在被卖出去时候就已经不由他们家自己决定了。
  老木匠心里也是有考虑的,自己一次收两个学徒,一个赚些收师钱顺带和杨府的下人们培养一点良好的关系,自己后辈在读书指不定以后还有求人帮忙的时候,一个则是纯粹的当真正的学徒,给缺乏劳力支持的家计添些助益,老木匠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
  自己后辈眼看着不会再继承自己的木匠手艺,如此,白白浪费了也是可惜,还不如凭此换些好处,再说了,他是真心想要将自己的木匠手艺传承下去,也不辜负自己年幼起就在师傅家当学徒的时光和这几十年来未曾间断的钻研。
  虽然都说什么技艺不外传,可那是在自家人能学的前提下,可是眼看着儿子就要走上读书人的路子,他哪里舍得耽误了去,如此也两全了。
  于是,小云儿并周家三人敲响老木匠家门的时候,老木匠很是欢迎的迎接了他们,在周父周母送上拜师礼、指导着大儿子拜师后,老木匠也就有了两个徒弟,齐活了。
  拜师在这个时候,并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情,不同于现代社会下一对多教学淡化的师徒关系,与之相反,故人有句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表明了古代一对一的拜师礼仪下对其的看重。
  周家大郎这么一拜师,以后老木匠的养老他也要负责的,不管是现在学艺阶段、还是以后出师后,三节两寿都是要当正经长辈来走动的,这也是老木匠收徒的一个心思。
  家里就一个儿子还是一个文弱书生,在多子多福的当下,无异于是一个很大的弱点,现下收了两个徒弟的老木匠也略微安心了点。
  ————-
  周父周母恋恋不舍地将儿子留在了老木匠家里,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听师傅的话,好好学艺,最终还是在小云儿忍不住的眼色催促中一齐离去。
  其实两拨人回去的路完全不同,杨府是在东边,周父周母他们进城来则正是从西边过来的,要是直接回村还能方便点,可惜两人心里都不大踏实,预备着去女儿那问句准话,大概就类似于以后同在镇上会好好照顾弟弟的话吧。
  于是三人又循着来时的路回到了杨府角门,周父周母在门口等着,小云儿则畅通无阻的回到了府内,准备去唤周念夏见见人。
  这时候,周念夏正巧在杨大小姐那儿侍候着,听到同伴们传来找自己的消息时,猜测是周家人要见自己的周念夏自然不愿意出去见人,不用脑子想,周念夏都能知道那对父母会说些什么。
  无非是些同在一处一定要照顾弟弟、弟弟是她以后的依靠之类的话语,若是周念夏有赎身出去的心思,也许还会稍有顾忌,但是在周念夏决定留在杨家的时候,她就无需再担心与周家的关系了,只要不上门来烦她就行。
  在外面本来热烈期待着女儿出来给一个定心丸的周父周母,听到女儿在主子面前伺候、不能出来见他们的回复,心里不可避免的有那么点不舒坦,因为自己的女儿竟然也没有办法随意支使了,这给身为父母的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挫败感。
  不过,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这个女儿已经被他们卖了,卖身契也签字画押了现在还在这杨家主子手上,她们可没有什么立场来光明正大的使唤这个已经是其他人仆人的女儿了,唯一能依靠的不过就是他们和这个女儿之间的感情,尽管现在看来也没剩下多少了。
  时间也已经不早了,未达到目的的周家父母无奈之下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这一趟,成功地把儿子送去当了学徒,家里好歹少了一个人的吃喝,也能撑下去了。
  双方之间似乎就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短暂的平衡,周家不再时不时的来杨府找周念夏,也许是家里日子还过得去、也许是看出了这个女儿并不会让他们占到多少便宜,也就不做无用功了。
  不管如何,周念夏自己很是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而这一切,周念夏很清楚,这些都是因为杨家,更具体点是因为杨大小姐,自己侍候的这位小主子。
  投桃报李,周念夏心里记着这份对方给自己带来的清净方便,在平常服侍的侍候也更加用心了。
  ————-
  眨眼间,又两年时间过去,杨家也终于守满了三年的孝期,是时候回归他们应该在的地方了。
  一大家子都聚集在杨家老太太的院子里,试图劝服年迈的老夫人随他们一起回去京城。
  虽然杨老大人已经逝去,可是杨大老爷一辈也已经进入官场,这次复出官场势在必行,当杨大老爷以为一大家子都已经做好回去京城的默契时候,杨老夫人却突然申明自己想要留在这座小镇,这座她和丈夫长大、成婚的地方。
  如今杨老大人都已经故去,杨老夫人也懒得回去京城了,还不如躲在小镇上留个清净,至于小辈们的未来,她也帮不上忙,只能呢个放宽心了。
  现下,就是一大家子劝杨老夫人的场景,只是杨老夫人很是固执,坚持要留下来。
  无论何时,子女总是拗不过父母的,最终杨大老爷还是同意了母亲的坚持,只是同时放心不下的他最终决定将自己的大女儿留下来陪伴老母亲。
  说出去,孙女孝顺祖母也是一件美事,只是这一别就不知道要分别多少年,即使是身为现在杨家当家人的杨大老爷杨大夫人都很是不舍,只是对于官员来说,孝顺大过天,虽是不舍也只能狠下心了。
  在杨家彻底出孝的一个月内,杨家迅速收拾了东西、带足了仆人,再次出发前往京城,继续为杨家全员的前途利益而奋斗。
  ————-
  杨大小姐在杨府门口,看着杨家一大群人的离去,面上满是不舍,周念夏在她的身后,心里思考着杨家这些人的离去对她们今后生活的影响。
  虽然这三年时间杨家都在守孝,并没有什么机会举办宴会、参与交际,可是杨家一大家子在一起的矛盾也依旧不少,即使她服侍的大小姐是杨家的嫡出大小姐,可是在长辈面前依旧矮一辈,日常里也不免有些鸡毛蒜皮的纠缠。
  这一去,大小姐虽然与亲身父母分离了,可是祖母还在,也没有了那些人的烦心事,想必日后这段时间一定会是一段十分舒心的日子,周念夏有这样的预感。
  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因为自己的一时私心选择了留在这座小镇,可是连累了大孙女一起留下来,她无疑是愧疚的,曾经游走于京城的官夫人交际圈的杨老夫人心里比谁都明白交际的重要性。
  大孙女这一留下就失去了在京城闺女交际圈的地位,以后就是回归怕是也很难融入进去了,好在大孙女已经有了一个可靠的未婚夫,好歹婚事不需要再担心了。
  想到这一点,杨老夫人心里下了一个决定,就让她再自私几年吧,这座小镇是她最美好回忆的象征。在杨老太爷还没有发迹的时候,他们就在这座小镇上过着普通的生活,简单却也幸福;反而去了进城之后,他们有了财富权势,却也失去了很多很多。
  等过个几年,如果自己这幅老骨头还在的话,她就是再回去京城也不能耽误了自己的孙女。
  杨老夫人的想法并未向任何人透露角度思考,因此离去的杨大夫人也还沉浸在浓浓的不舍中,她是杨家的当家夫人,不论是为公从杨家发展的角度来说,还是为私只考虑自己一家和儿女的前途,这都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对女儿的担心还是免不了的。
  最后,杨大夫人也下定了决心,想着小镇上缺东少西的,她回了京城之后一定要给女儿多送些好东西过来,过个几年等到女儿及笄之前,就是大老爷不愿意,她也得把女儿接过来,不管怎么样也不能耽误了女儿的终身大事。
  这么想着,杨大夫人的不舍总算消散了些,想起了回去京城之后的事情,三年时间过去,形势也不一样了。
  大老爷的起复要走关系、她交好的官夫人也要重新走动起来,有的是事情呢。
  第144章 养女篇9
  按周念夏的想法来说,留在这座小镇上的生活真是惬意极了。
  偌大的杨府就至于两位主子需要侍候, 虽说杨家人走的时候带走了不少仆人, 可是因为担心留下来的一老一幼还是留下了不少仆人。
  主子少了,仆人的数量还不少, 每个人要做的事情自然也少了不少, 仿佛和剩下来的一老一小一样, 整个杨府也进入了养老状态。
  只是出孝了,原本无需的交际也走上了日程。
  杨家是从这儿发家的,以前的亲戚旧识都还在这里,虽然去了进城之后一直没有回来过,可是期间逢年过节的,也总是会有书信礼品往来, 关系并没有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断开。
  杨家这会儿出了孝期, 很多人都陆续上门了,杨老夫人也不能完全拒绝, 除了关系比较远的那几家,其他家的都陆陆续续接待了。
  虽然只能留在小镇上, 杨老夫人也并未放松对大孙女的教养, 平日里的女夫子还是依旧留在杨家,只是正经的学生只剩下了杨大小姐一个人,也是因此,周念夏她们几个同龄的小丫鬟也藉由此有了光明正大一起听课的机会,能学到多少学识还是次要的,主要还是这份看重让她们更有面子。
  对于来往人家的交际, 杨老夫人也手把手带着尚且年幼的大孙女一起,在官场圈子这么多年,杨老夫人的交际能力可丝毫不比官家小姐出身的杨大夫人差。
  于是,杨大小姐的生活一下子比前三年的安静不知道繁忙了多少倍,每每有客人来就随祖母一起招待,没人的时候就跟着女夫子学习琴棋书画等等,日子忙碌而充实。
  好在有人上门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当认识的人家几乎都来过一遭之后,杨府再次恢复了之前的宁静安和,只偶尔有一亲朋过来,倒也不算频繁。
  作为唯二主子的大小姐身边的丫鬟,即使只是三等,周念夏的生活也很是不错,周念夏对这样的日子很是满意,当然,如果没有周家人时不时的上门的话,她会更加高兴的。
  也不知道周家是怎么想的,或许时不时地来杨家被杨家的富贵气派震慑到了,又或许纯粹是被钱财权势迷了眼,生活尚且不算宽裕的杨家人竟然送了自家二儿子去读书,妄图借此改变门楣,走上和杨家一样的道路。
  甚至因此,周家还试图给周念夏画一张大饼,什么弟弟以后高中给她赎身啊、什么弟弟当了大官一定不会忘了提拔她这个姐姐,搞得周念夏只想对着他们翻白眼。
  不是周念夏说丧气话,她是实在不看好周家这想法。
  都说农门难处贵子,也并不完全是歧视,更多的是农门资源、人脉的天然缺陷,使得他们迈向成功的路更为弯折崎岖,这一点远非简单的努力就可以抹平的。
  周家这条路即使能走通,也必然是走在周家其他兄弟姐们的汗水下的,以为单凭周父周母之力完全无法供养一个读书人的开销。
  至于杨家能发家,那完全是因为杨家本来就是书香世家,有一定底蕴、加上杨家老爷子是一个有几分天赋的,这才顺利发家。
  人上人可不是那么容易当上的,周家人打着这个主意,就注定着周家其他人都要吃苦了,而她绝不愿意当其中一个被剥削的人,哪怕周家真的能梦想成真呢。
  不过,周念夏倒是难得的对周家大郎的境遇产生了一点点同情,作为周家的大儿子,要不是已经成了老木匠的学徒,他也许会是这个享受读书待遇的人选。
  不过周家大郎是个看的开的性子,身为长子本就有责任为家里减轻负担,能跟着师傅学习木匠活他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师傅也不苛待他们、反而对他们很好,他在这儿吃得好喝的好,学到了手艺也见到了更多,起码再学个几年出去养活自己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
  如此,一场可能的矛盾也就消弭于无形了。
  只是自从送了二儿子去了隔壁村的私塾,周家上门的次数也就更频繁了,这点让周念夏颇为苦恼,无疑,唯一有着不斐收入的周念夏成为了周家唯一的救济处,两人都期待着能从这块肥肉下咬下一口。
  虽然身为肥肉的周念夏本身没有什么自觉,可是架不住旁人觊觎的目光太过赤.裸了,总让周念夏有点不自在。
  这真的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周念夏自从进入杨家之后,可以说除了人身自由权利丧失了,其他的过得比外面的一般小老百姓要好的多,吃喝住都不用花钱,还每个月都有不斐的月银。
  有了月钱周念夏也不可以存着,看见想吃的、想要的钱够花就买了,日子不要太潇洒,可谓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典型了。
  所以其实只要周念夏不妥协,周家上门来要钱周念夏也是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自己没有钱的,因为她是真的荷包空空。
  ————-
  日子这样一天天过去,周家日常上门,周念夏日常敷衍,最后考虑自己以后还要在小镇上呆好几年也是无奈,只得想着法子忽悠他们,说只要那个便宜弟弟靠着自己的能力考上了秀才功名,让她能看见希望,她就愿意拿出自己的银子来赞助他读书。
  这一个饼许出去,周家的人也算老实了一点,想来是觉得周念夏是一个狠心人,不见兔子不撒鹰,倒也能看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