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701节
  第九百七十章:皇太子加冠
  两百年前成祖敕造北京城,于东城区修筑十王府,供未成年的王爷居住,至今仍发挥作用。
  当今天启一朝有皇子三皇女一,除太子外,其余两名皇子与一名皇女都居住在十王府。
  历经修缮,十王府现已成了京营重兵防备的要地, 较事府、厂卫亦都十步一岗,五步一哨。
  毕竟是皇家龙嗣居住的地方,容不得不去着重守备。
  而今,天启十八年的二月,宫中上下都在为一件大事准备着,大明的皇太子马上就要成年了!
  十七岁的朱慈燃在一个月后便要迎来自己的十八岁生日,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加冠礼,从十王府搬往东宫居住。
  这也就代表着, 大明要有一个小朝廷, 开始正式培养自己的储君了。
  太子加冠,便可以开始辅皇帝以政事了,所以就需要在朝中遴选官员,前往太子府坐班。
  这些官员可能目前的官阶不高,话语权也不怎么样,但这些人都是未来的国家栋梁。
  简单说,太子一旦继位亲政,这些人就是新一派的皇党,他们的力量,也代表着太子继位后的话语权。
  这件事在民间可能就是个闲时的谈资,百姓又不懂什么,可在朝官员和宫里都明白。
  从这开始,天启一朝就进入下一個阶段,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培养储君”了, 这是每一个健康的皇朝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按说大明弱冠之年一般都在二十岁, 可朱由校毕竟是后世来的,十八岁成年的观念根深蒂固, 所以决定在十八岁生日后给太子举行加冠礼。
  皇帝的意志无需向旁人多解释什么,周围人也大都习惯了听话办事,更没人多嘴四处询问。
  朱由校从暖阁回了乾清宫,才刚坐下,屁股下的垫子还没捂热,一名小太监便进来说道:
  “陛下,礼部给事中黄大人上疏,事关太子加冠。”
  朱由校接来正在看,这时张嫣领着朱慈燃走过来,坐在一旁,笑着问道:
  “爷,是不是又在劝过两年再加冠了。”
  朱由校将奏疏扔到一边,冷哼一声:“这个黄道周,朕都告诉过他了,朕意已定,可他就是要劝。”
  “算了,留中吧。”
  小太监可不敢在乾清宫待太久,得了旨意便连忙拿了奏疏回去。
  待小太监走后,雍容坐在一侧的张嫣也近前,一面为朱由校轻轻捏肩,一面说道:
  “爷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不过爷,今日的主角可是我们的燃儿。”
  朱由校一愣,连忙转头看过去,发觉朱慈燃正脆生生站在原地,大笑说道:“是啊,一晃眼,燃儿都这么大了。”
  将朱慈燃拉到自己身前,朱由校很快注意到这小子的黑眼圈,摸了摸他的鼻子,笑道:
  “你实话说,是不是晚上又摸黑看书了?”
  “知道了父皇,我今后夜里不看了就是。”朱慈燃低下头,喃喃道:“可是父皇,我不明白。”
  “《三礼》原典和朱熹先生的《仪礼经传通解》都说是太平治世之书,讲究化民成俗,摈斥佛道,酌古今之谊,以礼救俗。”
  “当今海内大儒也都恪守朱子所定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仪秩序,以理学融入礼学,天理人伦、三纲五常依然存在。”
  “可我看过内宫的大礼仪实录及徽州儒学案的相关经典,却发觉天理人伦应适用于民间,而三纲五常却是朝廷稳固所必需的。”
  “父皇觉得,是这样吗?“
  看起来,这些话在自己儿子心中已经憋了很久。
  虽说这些年朱由校看的经典不少,可却也实在对程朱理学无甚研究,听到这些,瞬间正色,面容一肃。
  想了想,静静说道:“你的想法不错,现在就能有这方面的思考,朕很为你高兴。”
  “你要记住,程朱理学只是辅助皇家稳固皇权所用,无论三纲五常还是天理人伦,都不应成为束缚住你的说辞。”
  “朕继位这些年,发觉儒家最大的弊端就是喜欢平日束手谈心性,实际却于事无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你要牢牢记住这句话。”
  朱慈燃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也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去。
  待这父子二人说完话,张嫣方才上来,蹲在朱慈燃身前,拍拍他肩上落的灰,“燃儿头发长得真快,真好,油亮油亮的。”
  朱由校躺在卧榻上,“嗯,明日加冠礼,网巾定是都能笼住,从此也是个男子汉了。”
  说到这块,张嫣回头道:“爷,吩咐下礼部,让他们制作网巾往小了做,燃儿加冠,网巾笼发不能出问题。”
  朱由校大笑:“放心吧,这些小事礼部自会去办。”
  现在的六部,早不再是天启初年众正盈朝的那个礼部,换了几批人,办事还是能让人放心的。
  ......
  礼部的确是将皇太子加冠礼所有的可能性考虑到了,其中就有张嫣所担心的网巾笼不住发会使人难堪的这种可能。
  加冠礼圆满结束,自那日起,天启一朝正式进入了新的阶段。
  朱由校对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儿子寄予厚望,亲自遴选了一批官员征入太子府,辅太子以政事。
  这天,较事来报:陛下,前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将在今日离开京师前往杭州居住。
  朱由校坐在西暖阁,隐藏在阴影下,叫人看不出任何表情的波动,话语也是毫无感情。
  “朕知道了,下去吧。”
  较事小心退走,朱由校却是起身,换上一身常服,径自前往魏府。
  自打请辞被准后,魏忠贤的日子愈发清闲了。
  魏忠贤曾设想过无数次自己的结局,当然有现在这一种,可这一种,恰恰是他最不敢奢求的。
  他从未想过,这一天会真正到来。
  册封国公,虽说不是世袭罔替,可这毕竟代表了天启皇帝对自己为皇家劳碌半生最好的肯定。
  魏忠贤接到圣旨的那天,老泪纵横,一夜苍老了十岁。
  自那以后他常常自嘲,大明天下,自己不仅是第一个被册封为国公的太监,恐怕也会是最后一个。
  空前绝后,嗯,东林党形容自己的词果然没有用错。
  的确是空前绝后,咱家这辈子值了,值了!
  时至深夜,魏忠贤在自己待了大半辈子的北京城最后兜兜转转,独自走回正堂。
  房门未及关上,灯火未及引燃,他赫然发现眼前坐着一个人。
  一身常服的朱由校轻轻引燃面前桌案上的灯火,抬头看向他,端起案上茶盏小酌一口,淡淡道:
  “厂臣,朕等你多时了。”
  第九百七十一章:车臣来求
  “爷又这般唤我,折煞老奴了。”魏忠贤心跳骤然一滞,拱手作了个揖,躬身垂首,久久不起。
  一个太监,自称为奴婢的东西,能被皇帝唤做“臣”, 魏忠贤心中说不出的荣宠备至。
  当今天下,能让他心悦诚服作揖的,也就只有眼前这位了。
  朱由校垂眸看着手中这一瓯碧螺春,眼底隐隐流露出伤感与无奈,声色倦然:
  “山水、江水、茶水…”
  魏忠贤躬身笑道:“爷,山水为上, 江水为次。至于茶水,是为我这种为皇家守护江山之人准备的。”
  朱由校闻言,轻轻放下茶盏, 眼中出现些许耐人寻味。
  “忠贤哪…”
  “待到了杭州,好好生活,自去收好茶水吧。”
  魏忠贤自然知道皇帝话中的“茶水”是何意,也总算是松了口气。直到现在,他才真正确定这位杀伐果断的皇帝,到底还是无心要杀自己的。
  他的眼中透出一片驰骋与希冀,哽咽说道:“爷,从今往后,没有老奴陪在身边,您要保重啊。”
  魏忠贤与东林斗了一辈子,自然知道,真龙身在皇宫,以后的日子是要比自己更加艰难的。
  朱由校起身,缓缓走到正堂门口,与身旁的魏忠贤再一次距离如此之近, 只不过两人都知道,这或许是最后一次他们挨得这么近了。
  魏忠贤站在由月光之下天启皇帝的背影中, 亦如最初来到司礼监时所想的,终其一生,他不过是这位君主的剪影。
  当然,他也的确做到了。
  “唉。”
  朱由校重重叹了口气,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随后,一步步远去。
  魏忠贤满是岁月痕迹的老脸上落下几颗浑浊的泪滴,目不转丁盯着皇帝的背影,直至彻底消失在大门前。
  皇帝亲自去魏府为魏忠贤送行,这个消息无风而起,彻底断了那些人想要找麻烦的心思。
  然而魏忠贤已去,东厂不复从前,掌管厂卫的傅应星与许显纯,终究是要受人轻视。
  到底能否证明自己在这个位置上的价值,还要看他们两人今后的手段。
  魏忠贤只有一个,今后明枪暗箭,全要靠朱由校这個做皇帝的自己来挡了。
  ......
  一脚踏入紫禁城,朱由校再度眼神凛凛。
  “爷, 车臣汗在偏殿等候您多时了。”甫一进门, 朱由校便见到了匆匆忙忙赶来的王承恩。
  现在魏忠贤彻底离开,皇极殿牌子做了多年的王承恩总算是上位了。
  对于王承恩,朱由校还是比较倚重的,只不过他不像魏忠贤,用着始终是不舒服。
  有些话,的确是只有魏忠贤能全然明白。
  换了王承恩、王体乾这些人,虽说大体也都能听懂,但是内里的隐意,他们就没有魏忠贤猜的那样准了。
  朱由校呵呵一笑,坐在龙椅上的身子端正了一些,微微斜靠着,缓声说道:
  “叫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