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贵妃也默默地回了后殿,一同上吊。
在这个过程中,面露悲痛的皇帝,拿起桌上的酒壶,连饮十数杯烈酒。
最后,大约是酒量终于麻痹了神经,皇帝遂抽出剑,一剑捅进了尚在哭哭啼啼的袁妃心窝。
做完这一切,袍袖上沾满鲜血的皇帝,去了后殿。看到皇后和田贵妃的尸体后,皇帝又开始在后殿寻找长平公主。
不料,寻了半晌,并没有发现长平公主朱媺娖的身影:“阿九呢?”
一旁宫女瑟瑟发抖,言道公主从早上就不见了。
和历史上不同。这个时间段的阿九,年方六岁,个头很小,大约很容易就找不到了。
未己,寻不到公主的皇帝,又提着剑,去了自己的嫂子,明嘉宗朱由校之妻,张嫣张皇后的寝宫。
结果,寝宫中却是空无一人,遍地凌乱,宫女太监纷纷不知所踪。
长叹一声后,崇祯再出得宫门,命王承恩寻了些马匹和武具,分发给了身边所有太监。就连文臣卜大醒,也分得了一柄短剑。
接下来,崇祯手执三眼火枪上马,与数十名太监组成的骑兵队伍,同至东华门。
不料,东华门上守军见到身穿黄袍的人影,当即乱箭射下,硬生生阻止了皇帝出门的想法。
到了这一刻,皇帝终于醒悟:臣子们今天是决不允他出逃京城的了。
带着不甘和不能置信的心态,崇祯之后又绕路文华门,一路奔行到了朝阳门前。
预料之中的结局再一次出现:世受皇恩的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
眼看着最后一丝逃命的希望破灭,万念俱灰的崇祯,调头回到了皇城内。
这个时候,皇帝身边,随从早已星散,只余二人在侧:卜大醒和王承恩。
而已经变得浑浑噩噩的皇帝,一路摇摇晃晃,只往后宫处行去。
不知不觉间,皇帝穿过了神武门,登上了后宫的制高点:煤山顶的寿皇亭。
站在寿皇亭旁的一刻歪脖树下,业已浑身虚脱的崇祯皇帝,扶着树桩,最后一次观览了他的大明江山。
当其时,远方黑云笼罩,京城内外火光映天,遍处狼藉。隐约间飘来的滚滚浓烟,混合着喊杀声,活脱脱一副末世景象,却是大明江山的真实写照。
见此惨状,崇祯厉笑一声后,长叹道:“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说完这句,崇祯解下了腰带。一旁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哽咽着接过,替皇帝在树枝上绑好了绳环。
这边厢,皇帝脱下明黄外袍,然后咬破手指,在蓝色中衣上写下了那封血书:“朕自登基八载,虽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全程,东宫太子讲读长跪不起,以额头覆地。
待到皇帝写完血书,王承恩跪倒在地后,皇上先是以发覆面,然后抬脚,踏上了王承恩脊背。
这时候,卜大醒开始行三跪九叩的送君大礼:“皇上且先行片刻,臣随后就到。”
下一刻,皇帝将腰带套进脖颈,然后脚下一使力,蹬开王承恩,将自己挂在了半空。
第728节 历史(三)
“嘭”的一声炸响后,半空中绷直的腰带,应声而断。
崇祯随即滑落在地。
“啊!?”
原本跌坐在地的王承恩,被吓了一跳。不过多年练就的服务意识,还是令他本能地伸出双臂,接住了皇爷后背。
“咳咳咳。”骤逢变故,崇祯顾不得其他,赤红着脸颊,捂住脖子连声咳嗽起来。
“什么人!?”相对冷静的卜大醒,却是第一时间注意到了周遭:“不好,是闯贼!”
在卜大醒眼中,山顶四周,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些零零落落,穿着花衣衫的怪人。
在卜老爷认知中,这种穿束,正是流民为主的闯贼应有的扮相。
与此同时,传统风格的中式寿皇亭背后,急匆匆转出来一伙人,向此处奔来。
定睛一看,这伙人却是奇怪。居中的身穿对襟短衣,一旁却有穿着补丁短袍的随从,还有肩扛着奇怪什物的。
奇奇怪怪的团队,令卜大醒一时间有些困惑。奈何他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也阻拦不了来人。
不过卜大醒这时已经站直了身躯……不论来得是谁,想要加害皇上,得先从他尸体上跨过去!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卜老爷做心理建设这当口,一伙人冲将过来,没等卜老爷说什么,当先壮汉只是伸臂一格,就将卜老爷推到了一旁。
紧接着,一个身穿黑色中山装的胖子,喘着粗气站在了皇帝身旁。另有同样装束的一个中年人,也并排凑到了一起。
……
这二人,一个本名李汉,常用名李大嘴。
另一个本名张冬东,曾多次冒名曹川。
在这个历史时刻,由这二位代表曹皇帝出现在煤山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某势力早就对今天这一幕有了相应预案。
毕竟,原本的大明臣子接班明王朝,最好是要有法理依据的。而刚才被镜头录下的崇祯上吊一幕,就是最过硬的证据了。
之所以派李大嘴,是因为他是内臣之首。由他来见证明王朝结束,是比较合理的。再加上一个张冬东,也算是配置齐全,格外重视了。